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如何面對告別“青春期”的樓市?

  • 發佈時間:2014-10-21 14:32:44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步入新常態的房地産市場,猶如告別“青春期”的少年,開始走向理性平穩的成長新階段。

  一種很直觀的表現就是,房價不再單邊上漲,交易量不再“高歌猛進”。最新統計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有68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前8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3,降幅比1至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商品房待售面積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

  “市場分化,房價漲幅放緩,房地産企業利潤下調,價格波動週期縮短。”來自市場一線的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這樣概括新常態下房地産市場的新特徵。

  而這一切變化,並不緣于那只“看得見的手”的指揮,更多源自市場自發調節。比如降價樓盤大多位於高庫存市場,開發企業為了“跑量”在價格上讓步;三四線城市銷售遇冷,一線城市需求旺盛,企業佈局從三四線城市重返一線城市等。

  對於這種變化,專家表示符合市場規律。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樓市是市場,一定會有上下波動調整,波動是常態,不可能一成不變。”猶如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任性,近年來樓市預期與政策導向多呈逆向變化。房價“愈調愈漲”、社會資金過多涌入樓市、住房需求過度透支等,種種表現,令人深思。

  以限購為例,儘管限購城市範圍不斷擴大,限購要求不斷升級,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産市場高熱的局面。

  面對樓市新常態,政府“看得見的手”該如何自處?事實證明,習慣性地用行政手段應對樓市風險的做法並不可取,更需要打破思維慣性,提高用市場手段、法律手段應對經濟挑戰的本領。

  對於步入新常態的房地産市場,不做過度反應,並不意味著政府不作為。特別是在當前宏觀經濟面臨下行挑戰的背景下,在堅持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外,更要注重滿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名譽副會長朱中一認為:無論是為了穩增長、促消費、擴內需,還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都要保持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目前看,立足點就在於釋放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包括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盤活市場。”支援基本住房需求這一原則在最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均有所體現。比如房貸新政策要求“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住房公積金新規定中要求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公積金貸款對象擴大至第二套改善型自住住房。

  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在抑制住房投機需求的同時,支援和鼓勵使用需求,就能保持房地産業的經濟規模,對宏觀經濟穩定增長作出貢獻。”面對告別“青春期”的樓市,開發企業的心態或許尤為五味雜陳。但是一些目光長遠的大型房企已經意識到,房地産市場已經與“暴利可圖”的時代漸行漸遠,必須要用創新思維來迎接成長。

  學習網際網路思維、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關注居家養老,標桿房企萬科的行動具有代表意義。

  秦虹表示,房地産市場的創新也將成為常態。她説:未來房地産市場的創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産品的創新,從同質化到個性化;經營理念的創新,從開發思維到運營思維;行業領域的創新,從過去都在建房子,到未來的房地産服務市場逐步擴大。”樓市步入新常態,意味著住房將回歸基本的居住屬性,這需要加快建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朱中一説:“只有對未來的政策有了明確穩定的預期,避免大漲大跌,企業才能放心投資,百姓才能理性消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