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公積金新政勿成狹隘的救市工具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21: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只把公積金新政當成救市工具,很可能是不全面的。在以放寬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為主要訴求的新政背後,撬動的不僅是買房需求,還有一系列的政策慣性。

  日前,住建部、財政部和人民銀行聯合出臺住房公積金新政策:職工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貸款對象為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可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三部門還要求,降低貸款中間費用,取消住房公積金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

  許多人會把住房公積金新政視作放寬房貸限制後的後續動作,是救市工具箱中新拿出的一個工具。在客觀上,公積金新政對於房地産市場確實有正面刺激作用。新政實施後,繳存公積金的職工可以更方便地提取公積金,並可能享受更高的貸款額度,這可以激發職工購買首套和改善型自住房的正常需求。此前,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受到政策限制。同時,由於今後可以在就業地出具公積金繳存證明,即可向戶籍所在地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這對於不願意或沒有能力做房貸業務的銀行來説,等於開闢了新的異地貸款業務,有利於提高其積極性。

  但是,只把公積金新政當成救市工具,很可能是不全面的。需要看到,在以放寬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為主要訴求的新政背後,撬動的不僅是買房需求,還有一系列的政策慣性。

  首先,是對存量資金的盤活。到2014年8月末,全國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為1.07億人,繳存總額7.03萬億元,職工提取總額3.49萬億元。還有數以萬億計的公積金處於低效率使用狀態,其中不乏被挪作他用。事實上,在房地産領域,不僅是公積金沒有得到善用,高達5000億左右的住房公共維修基金也處於沉睡狀態,甚至不知下落。當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不能再靠增發貨幣的強刺激效應,盤活存量資金使之服務於經濟民生,就成為更急迫的課題。因此,住房公積金新政,客觀上有救市效應,主觀上則有讓存量資金髮揮應有作用的考量。由此而帶來的問題是:其他處於不明狀態的存量資金,是否也需要清點喚醒?

  其次,不從救市角度而從個人權利角度看,公積金本就是繳存職工的個人財富,理應有方便支取的權利。過去,這種個人權利顯然被忽視了。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職工構成結構中,流動性人口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産業工人的主體。過去基於戶籍制度而設置的一系列條條框框,使得這部分人即使能夠繳存公積金,也難以方便提取。公積金新政因此還有還權利於個人的效應。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其他與居民基本社會保障權利有關的設計,比如養老、醫療保險,是否也應該打破條條框框,按照公積金新政的經驗加快實現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

  公積金新政應當起到這樣的示範效應,而別被狹隘地當成救市工具。事實上,人員更自由地流動而個人權利得到更好的保護,才是真救市,其正面效應將遠超房地産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