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全球脫貧成果九成屬中國:減少貧困人口6.6億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在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説。

  減少貧困人口6.6億

  數據顯示,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按照我國扶貧標準,1978-2010年累計減少了2.5億貧困人口,參考國際扶貧標準,我國共減少了6.6億貧困人口,全球貧困人口數量減少的成就93.3%來自中國。

  從1986年的每人平均年收入206元,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我國扶貧標準實現“三級跳”。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介紹,這些年我國的社會扶貧初步形成了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和軍隊參與扶貧三方面的基本框架。目前,310個中央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全國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定點扶貧實現了對重點縣的全覆蓋。2013年,地方層面組織的定點扶貧單位約13.5萬個,幫扶13.6萬多個貧困村。東部共有18個發達省市與西部10個省(區、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基本形成了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和人才支援為主要內容的東西扶貧協作工作體系。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幫扶了63個貧困縣547個貧困鄉。

  扶貧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專家指出,儘管減貧工作取得巨大成績,但當前全國每人平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的人群還有8000多萬人,參考國際標準則還有2億多,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艱苦的14個連片特困地區。我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目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創新提高的新階段。”鄭文凱表示,今年我國力爭減貧1000萬人以上,國家設立首個“扶貧日”將是一個有利契機,通過各類宣傳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

  社會扶貧機制如何創新和完善?鄭文凱表示,應著力培養多元主體、推進多種形式來創新完善社會扶貧機制,例如推動一些跟貧困地區擺脫貧困需求緊密結合的代表性行業領域進行“扶貧”就是新的突破;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現代的行銷促銷手段,通過一些企業主體參與、市場開拓、品牌培育來推動整個貧困地區的産業實現突破等。

  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司長李春光介紹,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社會扶貧參與機制建設,真正建立一個全國人民都能參與、都能看到、清晰度很強的圍繞社會扶貧的網路支撐體系,把精準扶貧直接到村、到戶、到人的資訊,和社會幫扶的資訊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對接。

  杜絕爭戴“貧困帽”

  在一些地方,本該以扶貧濟困為宗旨的扶貧開發工作卻有些變味:“哭窮”爭戴“貧困帽”、把扶貧資金當成“唐僧肉”,而真正急需的貧困群眾沒有得到扶貧資源,甚至出現了百強縣仍戴著“貧困帽”等不正常現象。

  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説,為了克服這些現象,國家正在採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改革貧困縣的考核機制,降低GDP在考核中的比重,甚至在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縣要取消GDP考核;二是建立約束機制,比如貧困縣的財政投入,要將更大的比例用於民生和扶貧;三是逐步建立退出機制,通過正向的激勵機制,讓縣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以後會得到更多的好處。

  “要從根本上改變爭戴‘貧困帽’的現象,必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使戴上‘帽子’的有壓力、有責任、有成效;扶貧效果好的要獎勵,效果差的要問責,促進貧困縣早日脫貧摘帽。”河南省扶貧辦主任張成智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