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經濟總供給收縮初現端倪

  • 發佈時間:2014-09-28 08:42: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潘瑋傑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幅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為68個月新低;8月發電量日均産量同比負增長,同比下降2.2%,這是發電量增長今年首次同比下跌。儘管8月經濟數據下滑有季節性因素、基數高等原因,但有觀點擔心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總供給出現萎縮跡象。

  總需求的調整可以相對迅速,但總供給一般受資本和勞動力的限制調整速度緩慢。在目前調結構的政策背景下,傳統産業的出清和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儘管政府在加大對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支援力度,但新興産業的大發展和各産業的升級依然需要時間,總供給的萎縮將會是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總供給的萎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生産的邊際成本增加。具體來看,央企國企方面,從財政部發佈的2014年1至8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作情況報告來看,同期納入統計範圍的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速持續放緩,同比增長5.5%;利潤總額同比增幅下降,同比增長8%;營業總成本同比增長5.7%,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7.7%、3.1%和19.7%,財務費用激增近兩成。中小企業方面,5月以來國務院7次提及發文並要求緩解融資困難的問題,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依然難以解決。渣打銀行8月發佈的中小企業信用指數為53.5,與7月的56相比有所下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居高不下。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亦顯示,綜合利率在20%附近徘徊。

  二是在部分行業産能過剩、整體經濟環境疲弱背景下,企業對未來的盈利預期下調,需求疲弱致使産成品庫存積壓、價格不振,企業迫不得已主動收縮産能。

  供給端若出現持續性收縮將會對國內就業、總收入狀況産生深遠影響。傳統行業縮減産能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就業。現在調結構對社會就業的影響已開始顯現,9月製造業PMI就業分項指數初值下滑至46.9,創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該指數已經連續11個月在50下方運作,匯豐服務業PMI的就業分項則成溫和擴張的趨勢,但綜合就業水準仍顯示下降。傳統工業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力持續轉出,服務業儘管發展迅速但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如何承接這些轉出的勞動力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企業收入方面,1至7月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7%,較上半年11.4%的水準提高0.3個百分點,但7月當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3.5%,較6月17.9%的水準下降超過4個百分點,雖然累計增速仍在上行,但更多源於6月的貢獻,7月工業企業利潤水準較6月下滑明顯。企業收入、利潤增速的放緩也是將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要應對總供給萎縮的調整,想繼續靠擴大融資規模,讓實體經濟加杠桿以迅速擴張總需求顯然是不合適的,更多的需要考慮擴大財政的結構性支出,同時針對服務業和新興行業進一步大幅減稅,以營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

  今年以來,為維持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微妙的平衡,成本最為低廉的“定向寬鬆”政策成為貨幣政策的主基調。央行既試圖維持貨幣總量的基本可控,又試圖在某些領域適度放鬆,比如定向降準、對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窗口指導等,但是因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銀行風險偏好降低、銀行惜貸情緒濃重等因素,政策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信用依然呈現收縮趨勢。

  事實上,具有總量調節作用的貨幣政策難以在結構調整中發揮相應作用。政府應該在財政端做出更大調整,例如加大對服務業的財政扶持力度、擴大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強服務業從業人員社會保障工作等,以優化第三産業的創業、就業環境,增強第三産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改善就業狀況和企業收入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長期要保證就業、收入的穩定,還是要依靠實體經濟的真實復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