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門票經濟”不是長久之計

  • 發佈時間:2014-09-27 12: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臨近“十一”,多家知名景區紛紛宣佈上調門票價格。時間剛剛好,又可以趁黃金周“打劫”一番。大概由於2007年國家發改委曾經下發過通知,規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所以“三年必漲”就成了潛規則。不過有趣的是,幾天之後,又有多家之前未曾“露面”的景區站出來表態不漲價。依我看,漲價的固然功利,不漲的也不代表高尚,漲與不漲,當下門票價格已然一個字——貴。

  所謂的門票貴就能“限流”,不科學。雖然中國式旅遊大抵還停留在“上車睡覺,景點拍照”的初級階段,但老百姓日子過好了,都想走出去看看江山是如何多嬌。更何況苦哈哈的中國人難得放幾個假,在門票上多花個幾十幾百塊絕對阻擋不了行者的腳步。大山大海中的人山人海已經成為中國式旅遊揭不掉的“宣傳畫”,僧多粥少是癥結。

  當然,“僧多”的問題比較複雜,人口基數太大這一層就不必多説。而老生常談又遲遲得不到落實的“帶薪休假”,也牽扯“不願休”“不敢休”“不能休”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了中國人不可能像歐美人那般瀟灑——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假,文化差異也決定了我們正在養成的休假文化必然帶有中國特色。“錯峰休假”固然值得推廣,但不能指望。

  細數門票動輒一二百元的景點,會發現大多是自然風光,而且主要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守著自然的饋贈盡情吮吸,這是一種心態,所以只管建設景區,對周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文化等産業鏈的開髮根本不足。這正好陷入一個迴圈怪圈——集中火力開發景區,遊客紛至遝來,運力有限需擴大規模,門票漲價。

  要説起來,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風景名勝也算是星羅棋佈,仍有很多尚不知名景點有待開發,需要投入智慧和資金,需要形成氣候和規模。而這對於已經習慣懶政思維的“有關部門”來説實在太麻煩,反正門票漲價就來錢,何必去操那麼多心。如果説“僧多”是一種不可抗力,那麼“粥少”歸根到底還是人為。人為創造了畸形的“門票經濟”,與世界普遍做法背道而馳。

  這些年,出境遊越來越熱,多多少少和國內遊越來越貴有些關係。除了門票價格有增無減,還有大小長假來臨時的機票和酒店都在跟著漲。夏天去趟西藏的錢可以去趟尼泊爾,冬天去趟三亞的錢可以去趟夏威夷,你會怎麼選?就在國內旅遊以一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姿態對待遊客的同時,出境遊正在把前來消費的中國人當作“上帝”。巴黎老佛爺就曾經在“十一”期間專門為迎接中國遊客而打折。

  隨著日子越過越好,在價格相差無多的選擇面前,我們可能更傾向於走出國門,去看看世界的旖旎風光。多年來依託於人口紅利的粗放旅遊經濟優勢將慢慢減弱,老百姓會越來越看重消費體驗和性價比,昂貴的門票不可能成為維持收入的長久之計。旅遊管理也是門精緻的學問,如何精細化開發所有的旅遊資源?“有關部門”是時候該進修補課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