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樣本意義
- 發佈時間:2014-09-25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有兩個事有些出乎市場意料,一是第一個提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為什麼是龐然大物中石化;二是改革完成迅速,中石化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在此起彼伏的質疑聲中,在極短時間內被25家各類機構用1071億元購得,其中,最受關注的11家民營資本總計佔比達到35.8%。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升為國家戰略。國有企業由於體制機制不靈活,釋放制度紅利的空間大,在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央企,主動探索改革尤為必要。
就在市場期待誰會是第一個吃螃蟹者時,今年3月份,中石化第一個宣佈銷售公司將實行混合所有制,股價應聲上漲,市場給予積極回應。與動不動就幾千億元利潤、市場化改革較完備的銀行比,在石油石化行業改革滯後的情況下,為什麼是中石化。7月份,國資委發佈《關於啟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的建議》,中石化並沒有被列入試點名單。原因何在?
從近日新浪對富有理想信念的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採訪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傅成玉稱,中石化2011年8月份就開始了6化模式的頂層設計了,2012年和2013年就完成了煉化企業和石油工程的重組,能夠市場化的部分能上市的就全部上市了,關於分拆也已經和管理層溝通過了。
中石化的提前佈局完全符合三中全會關於國企改革的路徑設計。中石化第一家宣佈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應運而生。中石化的市場化設計基本已經完成,其實不需要改革試點了。中石化已經走在了“試點”前面。
中石化推出混合所有制方案後,質疑聲不斷,觀點也是五花八門。什麼嘩眾取寵了;什麼擺姿勢做樣子等等。主要原因是千億元的引資,民營企業哪有動不動就幾十億元的資金投入,民營經濟進不來,改革就會成為水中望月。即使少量的民營企業幸運進來了,進入董事會後也會只是個花瓶,很難撼動董事會的重大決策機制。也有擔心國有資産流失的,會變相流入所謂的權貴階層。
9月12日,中石化零售公司引入社會資本實施混合所有制一事已塵埃落定。從宣佈混合所有制到完成只用了幾個月時間。事實有力地回擊了市場的質疑。
傅成玉用這樣的話解釋此次定增,是餅做大,是增資擴股,不是國有資産流失,不是賣老股,公開透明,市場化定價,新股東進入董事會,行政色彩比較濃的老黃歷就會改變,制度的紅利要釋放出來,實現國有體現活力,非共有體現發展力的改革目標,之後的深化會接踵而至。傅成玉的講話可謂讓質疑者懸著的心落下了。
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樣本意義在於:一是提前佈局,對於企業的改革要深謀遠慮,路徑選擇不是不可以突破,;二是方案設計的合理,中石化改革演繹了一個漂亮的資本故事,貨真價實地引入各類社會資本,並實現了國有資本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