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新規終結“唯GDP”思維
- 發佈時間:2014-09-22 19:04: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全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將改變政府統計長期以來側重經濟總量和增速,轉向更加注重反映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這標誌著中國經濟歷經過去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正向“唯GDP”時代告別,並調整思維,優化發展結構。
從新的指標體系來看,經濟增速因其具有反映經濟穩定作用仍作為一個綜合指標被留存下來,但是它並非唯一。新的指標體系從經濟穩定、經濟安全、結構優化、産業升級、品質效益、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八方面,選取了40多個核心綜合指標。
這些指標還包括債務餘額佔財政總收入比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居民消費率、城鎮化率、R&D經費與GDP之比、每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每人平均GDP之比等。
統計局還就新的指標體系運作公佈了時間表,要求地方統計部門根據指標體系要求,完善統計調查制度,並參照今明兩年可測算並擬發佈的指標,及時對外發佈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指標數據。
過去十年間,中國經濟曾歷經高達雙位數的年增長率,並成功攀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增長率一度成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揮棒。但經濟的快速崛起也帶來重復建設、産能過剩、結構不合理之痛。
在高增長後,中國經濟如今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今年上半年7.4%的經濟增速與過去動輒雙位數的增長已不可同日而語。
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並沒有急於出臺強刺激政策,沒有放鬆銀根,而是強力推進改革,大力調整結構,著力改善民生,經濟依然保持平穩運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稱,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我們堅持區間調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經濟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點,低一點,都屬於合理區間。”
李克強表示,中國今後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不斷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推進結構性改革與調整。
面對日益增加的資源環境矛盾,李克強表示,中國必須加大節能環保力度。應對氣候變化,既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盡的義務,也是其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國已提出向污染宣戰,正研究2030年前後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決心推進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提出要改進政府官員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際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超過70個縣市正在告別“唯GDP論”的時代,淡化經濟增長速度,重視民生和環境成為政績考核的新導向。中國東部省份福建近期就取消了對34個縣市的地區生産總值考核,實行生態保護優先和農業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
中共中央黨校謝魯江教授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中國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從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中短期衝擊來看,則具有經濟轉型的緊迫性。而經濟轉型是包括政治、社會、利益關係格局、體制、經濟結構等在內的全方位轉型,轉型的根本目的是把中國塑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
關於經濟增速還需要辯證看待,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