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傳奇”能被多少“小微”複製
- 發佈時間:2014-09-22 08:28:37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宏觀的簡政放權,中觀的創業支援,微觀的競爭奮鬥,一個都不能少,才有中國經濟的未來,才能續寫更多“逆襲者”創業成功的“小微故事”
隨著一陣激奮的鐘聲,阿里巴巴19日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國新首富,也在一夜之間易主。不過,讓更多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個細節:馬雲並沒站在紐交所敲鐘,而是把機會讓給八位客戶——有90後的大學生,有專攻自閉症的兒童康復教師,有憨厚淳樸的農民店主,有穿梭于家家戶戶的快遞小哥。就在這陣橙色狂飆颳起後,一個問題也被不斷提出:“阿裏傳奇”能複製嗎?中國還能有多少小微企業可以“芝麻開門”?
眾多解剖“阿裏傳奇”的文章中,普遍認為:阿里巴巴的成功有一定的特殊性,旁人難以複製。不過,從馬雲的打拼人生、阿里巴巴的前世今生,再到能有機會站在紐交所敲鐘的普通創業者,無不印證了馬雲在上市當晚慶功宴上所表達的:不要小看那些“今天看來依舊‘很小’的企業和人”,因為,“小,其實意味著力量,也意味著美好的未來。”
對於中國萬千普通百姓來説,一個鼓勵創業、創新的時代比任何時候都近在眼前,人們也比任何時候都企盼著讓小微企業破繭成蝶的良好環境。事實上,就在阿裏上市前後的這些天,朋友圈裏時常曝出誰誰辭了職創業開店的消息,更多人則在熱議“創業”。
十八大以來,創業、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國民語匯”。從砍掉600余項審批的簡政放權,到註冊登記的自降門檻,從“營改增”的步步為營,到負面清單、權力清單的自我約束,從中央到地方,所出臺的政策,所採取的措施,所努力營造的寬鬆氛圍、包容環境、法治格局,不知優於15年前阿里巴巴註冊的時代多少。就在上周,小微企業再迎重大“利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繼續實施現有小微企業支援政策的同時,重點推出六大新政,即: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小微企業降門檻、除障礙;加大稅收支援,月銷售2萬—3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都暫免征增值稅、營業稅;加大融資支援,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鼓勵大銀行設立服務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以及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援、創業基地支援和資訊服務支援等,這無疑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動力,也使得看上去難以複製的“阿裏傳奇”,讓人覺得有了點“贏的可能”。
只是,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所有的政策紅利、改革紅利,都必然來自於創造和奮鬥。不僅靠政府創造,更靠企業的創新、個人的奮鬥。而創造要有個市場洗禮的過程。馬雲第一桶金的獲取,不也歷經了從翻譯社到中國黃頁的小微階段、歷經了多少磕磕絆絆?許許多多創業者的故事,也都證明:“小微”要真正擁有美好的未來,成為一株大樹,離不開好的商業環境,離不開奮鬥打拼。
而從政府層面,還要意識到,進一步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把全社會創業興業的熱情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需要進一步改進甚至改革。幾年前,不少地方的領導發問本地幹部“為什麼我們這裡出不了阿里巴巴”;今天也有無數人追問“中國A股為什麼留不住阿里巴巴們?”這當然是種自省與反思,但何嘗不是一種提醒?當“小微”起步時、需要扶持時,我們提供了什麼?我們的平臺能載得下他們的夢想嗎?今年1—8月,登記註冊市場主體達800多萬戶,但8月份一些經濟指標竟意外回落,被指為“市場不買改革的賬”,兩者間雖無因果、所指只是臆測,但幫助“呱呱墜地”的新生小微企業熬過寒冬,通過更深化的改革而不僅僅是政策撫育,正是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小微企業的好前景,是從國家到企業到個體共同的“大未來”。宏觀的簡政放權,中觀的創業支援,微觀的競爭奮鬥,一個都不能少,才有中國經濟的未來,才能續寫更多“逆襲者”創業成功的“小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