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上海醫院新績效分配製度:醫務者收入與藥脫鉤

  • 發佈時間:2014-09-17 16:09: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彭薇  責任編輯:曹慧敏

  考核醫護人員,不再簡單根據工作量來定,而是有了一把更科學全面的尺規。記者近日從第十人民醫院獲悉:醫院打造了一套績效分配製度升級版,從崗位工作量、服務品質、成本控制、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對醫護人員進行綜合績效評價,從而提升服務品質和患者滿意度。

  按傳統績效考核辦法,不同科室醫護人員收入存在較大差距。急診、ICU、兒科等科室雖然業務繁忙、工作壓力大、所擔風險高,但由於收支相抵的餘額較低,儘管醫護人員勞動強度大、付出多,但收入卻明顯低於一些以收治常規疾病為主、門診量大、床位週轉率高的科室。十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新績效分配模式轉從考核經濟效益,升級為多維度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工作量、服務品質、患者滿意度、病種難易程度、臨床科研産出、教學品質、成本控制、醫藥費用控制和醫德醫風等。同時,醫務人員收入不再與科室經濟和藥品等收入掛鉤。

  收治疑難、危重和複雜疾病患者,不再變成吃力不討好的事。為鼓勵臨床醫生更多地開展難度較高的三、四級手術,十院除考核基本臨床工作量,還通過設置附加系數的方法,引導醫生主動收治更多疑難、複雜、危重患者。以泌尿外科為例,推行新績效分配方案後,膀胱癌、前列腺癌手術數量顯著增長; 新分配方式鼓勵並導向多學科協作診療,使得腹腔、盆腔多發性惡性腫瘤患者的住院治療更順暢。

  醫院醫技和護理人員的考核也設立了多項指標。通常認為,超聲、放射、檢驗、病理等醫技科室屬於輔助部門,按臨床醫生要求開展工作,提升績效餘地似乎不大。而新推出的績效考核制度,則綜合考核醫技人員所出具報告的品質、速度、檢查準確率、病人預約等候檢查的時間、配合臨床科室開展新技術等,提升空間一下子廣闊了。

  對護士來説,同樣是打針、換藥、監測病情,處在不同科室,面對不同病情的患者,其工作量考核都有講究。新績效分配向勞動強度大、風險高、技術性強的護理崗位傾斜,再綜合考慮護理品質等因素,最終形成具體的績效分配數額。

  新績效分配製度試行後,十院的CMI指數(國際公認的反應醫療機構産出效能的敏感指標)大幅度提高到0.95,已達到滬上三甲醫院平均水準。醫院在全市“萬人滿意度調查”中排名醫療機構前列,患者滿意度有所提升。(彭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