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警惕公款消費 節日送禮穿上“隱形衣”

  • 發佈時間:2014-09-08 14:1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公款月餅”、”奢華月餅”頻頻在節日市場上出現,用人情送禮之名行賄賂腐敗之實,成為過去官場的一種潛規則。今年,這樣的潛規則幾乎沒有藏身之處。就在節前,中紀委網站在頭條要聞位置發佈了地方和部門”四風”問題舉報方式一覽表,收錄省市達到19個,另外還有4個國家機關部委和5個大中城市的舉報郵箱、舉報電話和網站,歡迎群眾監督舉報,狠剎兩節期間的不正之風。

  時下網路公款送禮成為舉報重點,比如使用微信送月餅、用手機二維碼送購物卡等,有的承諾可到府送卡或異地提貨,有的説可開各類發票,而在網購市場上,銷售月餅券的商家也依然存在。因此,我們還是要特別警惕公款消費、節日送禮穿上”隱形衣”。

  2012年12月,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不久,中紀委針對2013年元旦、春節發出通知,要求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廉潔自律,用了9個”嚴禁”,這是十八大後中央出臺的第一個節日禁令。此後,每逢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相關部門或發出通知,或部署檢查,一道道禁令直指公款送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遊等不正之風。今年,中央更是連續3次提前進行反腐部署。7月24日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印發通知要求國家機關中秋、國慶節假日嚴禁送禮、宴請、旅遊、發放財物,各地各部門發出”四風”禁令。8月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每月e題”,邀網友揭露公款送月餅節禮等”四風”。8月1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設舉報窗,每週通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不僅發佈禁令的頻率變多,發佈的日期也逐次提前,2012年底,距2013年元旦還有4天的時間,中紀委針對元旦春節發出禁令;2013年中秋前,中紀委的節前禁令提前16天;距離2014農曆新年還有40天,中紀委又發出”年貨禁令”,而此次中紀委發佈禁令的時間提前到了47天。 這是中紀委兩年來第6次發佈”節日反腐令”,部署的次數逐漸增多,時間更為提前。那麼在持續升級反腐風暴中,節日反腐有哪些鮮明特徵?”逢節必令”能否根除官場弊病呢?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月餅市場上在若干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現象,這個節日産品本身已經變味,吃的人不買,因為他不愁不需要自己買,這顯然有種種的原因,有的可能是親戚朋友正常的交往,這沒有關係,可以用自己的錢買一點小禮物,國家真正要管制的是公費送禮,既然廠家、商家意識到是公費在支撐,那麼是不在乎價格的,因為公費支出是花別人的錢,花別人的錢是不受預算約束的,沒有誰算賬,因為不是花自己的錢。這樣使一個很簡單的月餅,不管成本怎麼算,不管廣告説裏邊包含了什麼最好的東西,一盒月餅動輒上千、動輒幾千,就是因為公費送禮在支撐這樣一個高不可支的價格,浪費的是民脂民膏,這是中央抓的真正的原因,防止以送禮為名,要搭背後錢權交易的願望。

  中央發佈節日禁令的頻率越來越高,而發佈的時間也越來越提前,這背後有怎樣的深意?

  石磊:今年,在路上觀察,至少很少見到很多人大包小包,到最後變成了有很多票,不是用實物來送禮,而是用票。那極有可能是一個票寄出去,他再把票寄到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再寄下去,廠家、商家真正生産的月餅,跟最後在市場上流通的票面價有非常大的懸殊,就有大量的公款不經意之間流到了廠家、商家手裏,如果僅僅是價值流通過程當中産生轉移,如果額度小的話,似乎問題並不嚴重,問題是額度背後包含其他種種帶有腐敗的錢權交易在裏面,不是貨幣額能體現出來的

  一些隱形的公款消費,節日送禮的情況仍舊存在,其中大部分轉到了網路上,比如網購月餅券,二維碼送購物卡等等,為什麼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這方面的監管又該如何加強呢?

  石磊:實質問題是有需求必有供給,只要有人需要用這種送禮的方式來表達它的內心意圖,那麼一定會有人滿足這種需求,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送禮的方式,還有人轉彎抹角通過種種廣告來提醒你,這叫供給創造需求,一是有需求必有供給,第二是供給創造需求,由原來的方式轉化為隱蔽的方式。我們現在要做源頭上一個治理,既然是供給是由需求引起的,那麼我們能不能從末端的需求做起,讓人們不敢再接受這一類東西,那麼怎麼做呢?比方説有人為了迎合這方面的需求,買了高檔的禮品發票報不了怎麼辦呢?因為公費管制,財務上預算已經越來越嚴格。月餅可以不開月餅票,那麼開什麼呢?就是辦公用品,辦公用品口徑是非常大,辦公用品今後如果用一個籠統的辦公用品一律不允許報銷,應該納入法制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