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經濟增長換擋期應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

  • 發佈時間:2014-08-27 09:04: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亞夫  責任編輯:王斌

  從持續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到今年7.5%左右的經濟增速,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減速換擋期。而所謂減速換擋主要是對投資、消費、凈出口關係的調整。一方面,持續多年的高投資到現在已難以持續;另一方面,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出口增速更不容樂觀。在此情況下,只有靠經濟增長的第三大引擎也就是消費來調節換擋速度了。但消費並不是一個孤立因素,它與企業效率、居民收入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又跟消費環境、消費文化關係緊密,如何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三駕馬車”中,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分別高於投資5.9和0.4個百分點,消費需求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網路消費、通訊産品、汽車等是近年來市場的消費亮點。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消費持續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一個突出表現是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是近年來較差的。結構調整陣痛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經濟增速趨緩後,一些長期被掩蓋的問題、矛盾和風險逐漸顯露,在行業、産品、業態分化明顯的背景下,一些傳統行業如何實現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將是一大挑戰。

  舊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持續

  1.外需疲弱,未來增長難現大起色

  1978-2013年我國貨物貿易總額年均增速達16.4%,但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額比上年增長速度下滑至7.6%,貨物及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下拉GDP0.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9%,貨物及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負的2.9%,負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當前,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各國求發展、求變革的願望更加強烈,圍繞國際市場的爭奪更趨激烈,國內外的一些因素疊加將影響未來外貿增長速度。

  從國際層面看,隨著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升,外需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依然脆弱,導致外貿出口增長乏力。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在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中,我國成為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頻頻效倣,貿易壁壘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涉及的産業在不斷增多。尤其是在經濟復蘇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採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想方設法對新興産業領域的跨國投資加以限制,極力扶持本土産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

  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我國産品遭遇海外貿易救濟調查共92起,佔WTO統計的各成員新增貿易救濟總數的22.6%。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不少國家仍處在經濟危機後艱難的調整階段,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高債務、高失業率成為西方國家短期內難以擺脫的困境,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因此,未來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仍較嚴峻,不確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仍將影響出口增速的快慢和效益的提升。

  從國內因素看,由於加工貿易産品和勞動密集型産品在我國出口産品中佔有較大比重,決定了産品在國際上只能以較低價格銷售。而近年來國內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改革等因素導致出口成本大量增加,擠壓了盈利空間,産品提價空間有限,將直接降低出口競爭力。

  從中長期趨勢看,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減少,外貿難以再現前些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長。從國際競爭力看,與以往相比,出口型勞動密集産業對華轉移已大大減速,有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將企業轉移到其他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進入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國際市場,在我國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展開競爭。從數據分析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初級産品、資源類産品的競爭優勢已有所惡化,低技術製成品的競爭優勢相對減弱。

  2.投資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持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近年來投資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功不可沒。2001-2012年,我國經濟保持了10.1%的平均增速,主要得益於投資對經濟的巨大貢獻,投資充當了驅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經濟增長模式主要顯現為投資主導型。2013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比上一年提高7.3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仍然充當了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引擎。從總體來看,投資的優點是利用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迅速擴充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廠房、設備等社會和産業資本,推動經濟高速增長。

  但這種傳統的投資主導型的增長模式,主要熱衷大資本、大企業、大項目、大基礎設施,由於資本的有機構成高,其相對就業吸收能力弱,且大資本和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創業的擠壓所形成的利益大都流入和集中在政府、央企和其他所有制的大型企業的手中,而沒有持續不斷地將大部分比例收益形成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而削弱了居民消費能力。事實證明,單純依靠加大投資的辦法來支撐經濟增長速度,結果只能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失衡,並且重蹈物價、房價猛烈上漲的覆轍,對經濟産生的負效應不可低估。

  一是使部分行業出現較嚴重的産能過剩,容易導致經濟增長大起大落。從短期看,在投資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支配下,投資過快增長會引起投資品、能源等部分物資供應以及交通運輸緊張,導致相關産品價格過快上漲。從長期看,經過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投資,部分行業生産能力顯著擴張,由於消費增長落後於投資,部分行業可能出現嚴重的産能過剩,最終使得靠高投資維持的高增長難以持續,導致經濟增長大起大落。

  二是投資率過高導致經濟增長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與日俱增。投資主導經濟增長,意味著機械設備以及其生産所需的投入品生産增速大大高於消費品增速,投資品的高增長又與能源需求的高增長聯繫在一起。2001年,我國能源消耗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之比)為0.4,2011和2012年分別達到0.76和0.51。

  三是過度投資導致消費率不高,吸納就業人數不高。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在投資快速擴大的同時,必然導致消費增長相對遲緩。2010年,我國每人平均GDP為印度的2.1倍,但由於居民消費在GDP中的份額過低,我國居民消費率(38.4%)比印度低39.2個百分點。從吸納就業看,不同行業吸收勞動力的程度不同,與輕工業和服務業相比,生産投資品的鋼鐵等重工業的資本密集度較高,單位資本需要的勞動力較少。投資主導型的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速度較為緩慢,2001─2012年間,我國的就業人員數年均增長0.5%,增速緩慢與投資主導型發展模式有一定關係。

  從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角度觀察,我國經濟不能長期依靠投資拉動增長,投資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投資增長會造成新的供給,而新的供給要靠新的消費消化掉。如果沒有消費提供支撐,投資就可能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形成産能閒置、産品積壓、效益下降,最終會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降投資過度或過熱,另一方面要擴大消費,而擴大消費的著力點是要培育和鞏固消費熱點。

  新的經濟增長點已逐漸形成

  當前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新變化,經濟增長從以往更加依賴工業和投資轉向更加依賴服務業和消費。從需求端來看,投資與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趨於減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增強,隨著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和消費升級的加快,消費需求的增長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間,並且可持續動力仍很強勁,消費或將成為主引擎。從供給看,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減弱,但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在明顯增強,未來服務業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會明顯擴大。因此,擴大消費需求,加快發展服務業,將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和可持續動力。

  1.支撐消費增長長期向好,驅動力具有可持續性的主要因素

  �1)消費需求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已逐步形成。

  目前我國每人平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這正是消費結構升級換代加速時期,標誌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會加快,處於以發展性消費為主的階段,發展空間可觀。消費升級加快將繼續推動高新技術産品的旺銷,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程度提高以及高收入群體的擴大,也將會推進我國技術進步和産品結構升級,並帶來居民消費觀念的更新,使一些具有拉動經濟增長功能的商品儘快成為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與産品結構升級。旅遊、高檔(汽車、住宅)和高技術消費品以及資訊産品消費將迅速增長,給相關的産品和服務行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新型城鎮化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持續內生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吸收1000多萬農民入城,進而帶動約1500多億元消費需求。2013年雖然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3.7%,但仍低於發展中新興國家城市化率60%,離發達國家城市化率80%的水準差距更大,城鎮化仍滯後於工業化。

  目前我國正處於新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可以創造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將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更廣的角度看,農民現實購買力的增加將為工業品帶來廣闊的市場,同時服務業的發展也將擁有可靠的保障,農村的城鎮化也將在此基礎上得以實現。工業品在農村找到穩定銷路的意義在於它可以利用自身的産業和行業優勢來提高農業裝備水準和農産品加工水準,並利用市場的優勢來集聚資金反哺農業。

  �3)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結構存在優化空間。

  與城市相比,農村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偏低。2012年底,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彩電116.9台,是城鎮居民的85.9%;擁有洗衣機67.2台,擁有行動電話197.8部,二者分別為城鎮居民的68.6%和93%,與城市相比,農村耐用品消費市場、住房、衣著等消費潛力更大,可優化的空間巨大。因此,擴大消費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

  �4)農民消費的穩步增長將對相關産業産生巨大的拉動效應。

  對於近6.3億的農村人口所組成的2.5億個家庭來説,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增加200萬台以上的需求量。據測算,我國農村居民每實現1000億元最終消費,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産生2356億元的消費需求,從而擴大工業部門的中間投入1253億元,農業部門620億元,服務業478億元。另據有關專家測算,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因此,提高農民消費能力,釋放農民消費潛力,意義十分重大。

  2.服務業發展空間和潛力樂觀

  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43.9%)2.2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3%,分別超過第一、二産業增速4.3和0.5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增長速度比第二産業增長速度高0.5個百分點,顯示出我國産業調整取得成效,服務業正出現加快增長的好勢頭,雖然經濟增速放慢,但經濟品質正逐步加強。

  從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必然要求服務業加速發展,儘快提升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份額。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穩步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斷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發展仍顯滯後,發展水準不高,所佔份額偏低,在規模、結構和品質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服務業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多種跡象表明,隨著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步伐的加快,今後製造業增速將逐漸下滑,服務業發展將節節加速,對吸納就業、保護環境和支撐傳統製造業升級都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當務之急是要繼續創造有利環境,支援服務業持續加快發展。

  無論從國際比較和發展現狀,還是從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增長速度比二産增長速度高0.5個百分點看,我國將加快經濟戰略轉型速度,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服務業將是實現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因此服務業將會主導經濟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將成為實現經濟跨越式轉型的戰略選擇。

  �1)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

  中國需要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既要適應世界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體趨勢,完成服務業國際轉移承接與讓渡的接力,在調整中提升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中國製造業和貨物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産品的核心價值和附加價值;可以降低能耗,可以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可以保障大量社會就業;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適當縮減貿易順差,可以引進國內急需的先進技術,並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我國産業的技術水準,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品質。

  從國家支援發展的支柱性産業政策看,加快發展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將服務業的增加值提升4個百分點,並特別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因此,服務業勢必成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支撐産業。

  �2)居民消費加速升級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

  我國每人平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居民消費將加快升級,在這一大環境下,服務業有望成為內需擴大過程中的最大受益者。當小康家庭達到一定數量規模以後,消費結構的升級勢在必行,居民消費將逐步從舒適型向享受型轉變,一方面意味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要上檔次,變得更加多樣、高檔;另一方面則預示著這些方面的支出在居民整體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將有所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娛樂、休閒、健康等方面的消費比重不斷加大,表現為旅遊、高等教育、休閒等領域,服務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將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這些都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帶動服務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3)新型城鎮化需要發展服務業

  城鎮化進程加速必然會推進服務業的需求進一步擴大,而且城鎮化與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對服務業的推動效應是疊加的。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3.7%,正處於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同時又具有服務業所需的消費大市場這個關鍵因素。隨著經濟加快增長,消費性服務需求如餐飲、零售、旅遊等將會加快提升,與之相關的服務業潛力很大。此外,生産性服務業也有很大發展空間。

  �4)緩解就業壓力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

  眾所週知,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天然“蓄水池”。以美國為例,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勞動力在服務業就業的人數只佔總數的50%,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了80%,就業的充分曾對保持美國消費的持續旺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從優勢上看,我國服務業就業容量最大。據測算,每投資100萬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工業是400個,輕工業是700個,服務業是1000個。因此,服務業的發展對於解決就業問題具有積極作用,而充分就業又是激活消費、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力培育經濟新動力

  從目前的經濟運作情況分析,在今後較長時期內,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擴大消費是基礎。

  1.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一是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和各類所有制的中小企業,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

  二是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要堅持各種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三是切實提高農村居民收入。要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闢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産,努力開拓農産品市場。要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産品價格的合理水準,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

  四是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開闢增收途徑。

  要以城鎮化建設為突破口,統籌協調投資與消費。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擴大內需,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重要舉措,也是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新引擎。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加快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新的投資機會;同時帶動相關鋼鐵、水泥等生産材料及食品、家電等生活用品的發展,促進消費需求的增加。新型城鎮化不僅是城區擴張的“土地城鎮化”,更需是依賴産業支撐的“人口城鎮化”,使得轉入的農民市民化,擺脫傳統的農村消費方式,逐步向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式轉變,釋放強大內需潛力。

  2.創造寬鬆的消費環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當前,我國消費環境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城鄉商業和服務網點佈局不夠合理、生産者和銷售者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誠信理唸有待加強、消費者權益還難以得到充分保護等。要儘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同時,要繼續創造一個寬鬆的消費環境。正視並不斷改善消費環境,也是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

  3.將加快第三産業發展作為經濟增長的戰略重點之一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升級的瓶頸在於第三産業落後,今後要加強第三産業的總體規劃和引導,促進現代第三産業有序、健康、協調發展,適應新一輪以全球化為主要驅動力的第三産業發展潮流,把實現第三産業開放性跨越式升級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攻方向之一。

  4.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增強現代第三産業發展後勁

  在投資方向上,要逐步加大第三産業的投入,通過投資方向的調整來改變我國第三産業發展相對落後的局面,使三大産業之間的格局變得更加合理。同時,要進一步放鬆行業管制、降低行業進入門檻,使每個服務行業都能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得到良性發展,從信貸、稅收、技術等方面對中小服務企業提供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