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博物館裏,打包“大閘蟹”成為了新晉網紅。但是,這大閘蟹並不是鮮活的蟹,而是只能看、不能吃的毛絨玩具。眼睛大大、肚子鼓鼓,拉開肚子的拉鏈可以看到“蟹黃”,78塊錢就能帶走一對的“蟹黃黃”“蟹青青”,可是蘇州博物館的爆款文創,銷量俏得很。
毛絨文創走紅,不是蘇州博物館獨有的現象。甘肅的“麻辣燙”、陜西的“肉夾饃”、山西的“刀削麵”、天津的“煎餅馃子”、廣東的“乳鴿”、福建的“佛跳墻”……當前,許多城市和博物館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毛絨文創,受到消費者熱捧。
毛絨文創走紅,揭示了消費的新趨勢——當前,人們追求更“悅己”的情緒消費,願意在可承受的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地取悅自己,願意為能慰藉心靈、提升幸福感、讓自己快樂的産品和服務付費。因此,與其説年輕人在買毛絨文創,不如説是在買開心。
確實,細數近年來“出圈”的文創産品,不難發現,它們中很多都因有分享價值、情緒價值而得到年輕人的青睞,引起年輕人廣泛討論和自發宣傳,從而在社交媒體掀起一波波“流量”熱潮。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文創相關的企業有106.9萬餘家。從地域分佈上看,廣東省、海南省和浙江省文創相關的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14.7萬餘家、8.1萬餘家、7.7萬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超過五成相關企業成立於1-5年,約30%的相關企業成立於1年內。
此外,通過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可以看出,涉及司法案件的文創相關企業有1.3萬餘家,佔企業總數的1.25%。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