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風險減量服務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為全面展現保險業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所做的創新與實踐、經驗與成效,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探究風險減量服務創新之路 共築保險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專欄策劃,力邀前沿保險機構對話,促進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持續健康發展,助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網財經記者:保險業實施風險減量服務,有哪些功能作用?風險減量服務對於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助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是如何具體體現的?
邱彬:從現代風險管理實踐來看,保險業從“等量管理”到“減量管理”的轉變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演的自然結果,是高品質發展背景下對傳統風險管理的繼承和創新,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充分發揮風險識別與評估職能,通過保險專業服務,幫助客戶準確識別面臨的主要風險,研判風險的種類和等級,評估風險損失預期,為後續風險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二是風險干預和管理,主動為客戶提供防災減災諮詢和服務,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減少客戶承擔的風險總量,進一步限制風險發生造成的不良影響。三是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多重風險保護屏障,在風險事件“前、中、後”各個環節中整合保險行業內外部的資源和力量,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的綜合保障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和經濟補償作用。四是融管理與服務於一體。實施風險減量需要更加關注客戶對風險管理的真切需求,促使保險業回歸本源,探索風險應對最優解決方案,加大科技應用、人才建設等資源投入,在提高保險服務滿意度、體驗感上有著積極正向的推動作用。
立足“減震器”“穩定器”的重要定位,保險業開展風險減量服務,主要有以下三點具體體現:一是促進國民經濟安全發展。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是當前確保安全的重大主題。近年來,我國經濟體量保持穩定增長,社會財富積累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風險意識的增強,保險保障需求旺盛。給風險“做減法”,是保險業在提高服務國民經濟的綜合能力和上限的同時,又融入到服務國家安全戰略和社會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出經濟減震器與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有助於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二是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目前,全球極端自然災害事件日益頻發,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全社會的風險不斷加速累積。風險減量與傳統風險管理的區別在於拓寬了服務領域,不僅能夠覆蓋自然災害等傳統安全領域,還拓展到生産安全、交通出行、資訊網路、反恐維穩等社會安全領域,有效契合時代背景下多元的風險管理訴求。三是持續提高重點領域防災防損能力。實施風險減量是保險業融入國家災害防治綜合體系的重要體現,在介入安全管理、處置突發事件、提升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等起到積極作用。通過開展風險減量服務降低社會風險成本,為投保人和社會創造更多附加價值,進一步提高産業抵抗風險能力,護航國家重點新興領域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財經記者:中華財險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有哪些發展理念?設定了哪些發展目標?
邱彬:2023年1月,原中國銀保監會發佈《關於財産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施風險減量是保險業回歸本源的必然要求,是行業自身開展風險管理、實現高品質轉型的發展方向和重要途徑。結合《意見》的主旨,關於風險減量服務,我公司有以下幾點發展理念。
1.以客戶為中心
風險管理模式的轉變,推動了保險業經營理念從“以産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從經營保單轉向經營客戶,從關注“保險産品”到關注“客戶體驗和收益”以及社會福祉。中華財險始終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擴大風險減量客戶群體和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效,專注提供所有綜合金融風險管理服務,致力於降低社會風險損失、創造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
2.創新服務模式
風險減量服務本質上是保險增值服務中的一種。從“提供客戶服務”轉向“滿足客戶需求”,需要保險業在風險減量服務模式上推陳出新,在客戶保險消費價值鏈上做加法,注重增值服務效率和價值創造。科技化是風險減量服務創新的大趨勢,保險與科技的融合將進一步促進風險減量服務水準提升。積極探索“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的新型服務模式,既能有效降低風險減量實施成本,增強風險減量的功能性,又能將保險科技廣泛融入生産生活中,給客戶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
3.注重消費者權益保護
風險減量服務要求保險公司樹立大服務觀,從簡單的理賠服務轉向綜合履約服務,從單純的賠付者轉型為“陪護者”和價值創造者,從事後賠付的“賠”到全生命週期陪伴的“陪”,這對保險公司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華財險將堅持高品質、依法合規推進風險減量服務,嚴格保護客戶隱私資訊安全,確保減量服務過程合理合法,統籌安全與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發展目標方面,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風險減量服務體系和制度建設,形成標準化服務流程,壓實風險減量工作責任,指導分支機構合理合法開展風險減量服務。二是探索設立風險減量服務評價工作機制,量化服務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標準,對各級機構設定風險減量考核目標,準確衡量風險減量服務成效。三是持續優化風險減量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夯實風險減量人才、科技、數字化等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推動風險減量服務高品質發展。四是加快風險減量服務典型模式的複製和推廣,在業內細分領域提速創新,每年新增行業優秀風險減量服務案例2-3個,助推行業風險減量服務朝具體化、常態化、多樣化方向有序發展。
中國網財經記者:近年來,中華財險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已開展了哪些實踐?有哪些具體措施與典型經驗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衡量目前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的投入與産出之間的關係?
邱彬:近年來,中華財險認真落實《意見》中有關工作要求,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探索數字化助推風險減量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化風控平臺,推進科技賦能風險減量功能,構建了“保防救賠”四位一體的風險管理服務體系。一是承保端實現願保盡保,努力擴大保障範圍,承保覆蓋標的全生命週期風險和上下游産業風險等。二是強化風險識別預警,注重提升“防”的能力,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開展防災檢查、專業技術諮詢、制定風險應對預案等服務,提前採取風險防治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減少損失程度。三是加大風險救災處置,提升“救”的時效。加大災後救助投入,主動幫助受災群眾快速恢復再生産,降低損失、防止返貧;利用科技手段開展事中的減損和災後救援,增強災後人文關懷和客戶體驗。四是體現國企擔當,啟動應賠快賠綠色通道,結合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手段開展災害快速評估,及時全面地掌握災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實現便捷精準的理賠服務。
目前,中華財險已在農業保險、機動車輛保險以及財産與責任保險、意外健康保險等多險種領域開展了風險減量服務的有益探索。特別是農業保險方面,我公司基於農險專業服務優勢,聚焦地方農業風險點,根據農戶風險管理需求,運用前沿科技手段和專業防災減損策略,在業內首創了一些風險減量服務典型模式,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陜西延安蘋果花期凍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項目。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陜西延安蘋果産區易遭遇倒春寒及冰雹危害,導致生長期的蘋果受到低溫凍害和雹災,嚴重損害蘋果産業經濟收益。中華財險陜西分公司與延安當地氣象部門圍繞蘋果保險共創“氣象+保險”服務模式,開展蘋果氣象災害資訊共用、蘋果氣象災害風險區劃評估、蘋果花期凍害技術合作,充分發揮風險管理、風險保障功能,在支援革命老區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延安“紅蘋果”挑起了“金扁擔”。
蘋果花期凍害煙爐防霜技術主要通過提升果園熏煙效果,增強果園增溫保溫效能;同時,對煙爐防霜效果進行評估,制定煙爐防霜操作規程,指導果農科學防禦蘋果花期凍害,提升蘋果花期霜凍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實現蘋果保險服務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該模式充分將專業科學與氣象防災技術相結合,對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項目實施後,試驗區域果樹安全過冬,未發生霜凍災害,同時當地蘋果種植保險經營情況得到較大改善。該項目獲得了陜西省政府和當地果農的一致認可,入選2023年行業協會風險減量服務十大典型案例,並被多家媒體新聞報道。
2023年,中華財險牢記“三服務一保障”的初心使命,積極參與國家災害治理和社會風險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保防救賠”一體化的風險管理制度,在防災減損領域投入資金約1.5億元,投入防災減災專人共計2.5萬人次,推送災害預警資訊76.9萬條,排查企業客戶風險1.2萬次,總體預估減災減損金額超過2.1億元。在應對極端天氣和應急突發事件處置方面,公司協助救援受災人員近5000人,緊急救援受災機動車輛超8500輛,運用無人機協助查勘超萬次,在重大氣象災害中調用衛星遙感協助災損評估近百次,完成快速理賠支付上萬次,有效幫助受災群眾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和突發事件。
此外,風險減量的作用不像保險賠付一樣可直接量化,因此難以直接、準確地衡量風險減量服務的投入與産出之間的關係。建議在相關政府部門推動下,儘快出臺行業風險減量服務評價體系,指導保險機構合理規劃風險減量投入、管控成本,以便客觀衡量風險減量投入産出比。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實施風險減量服務的過程中,中華財險是否有遇到挑戰或困境?有哪些針對性解決方案?
邱彬:總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風險識別能力不足,慣性思維影響減量決策
目前,保險機構普遍缺乏專業的風險識別能力,開展風險減量往往依靠歷史經營數據和風險處置經驗,慣性思維易影響風險減量決策方向。例如,2023年河南省“爛場雨”事件,通常小麥在收穫期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幹熱風、火災等,但河南省局部地區卻出現了罕見的連陰雨天氣,造成小麥大規模減産,直接拉升了河南全省小麥賠付水準。
(二)農業生産的分散化和農業保險遴選變化,一定程度上導致風險減量的規模不經濟
一方面,農業生産分散化格局導致農業規模不經濟。我國農業集約化程度不高,大國小農特徵明顯,農業生産分散、戶均擁有耕地面積小,農戶數量相對較多且訴求比較多元,導致組織農戶開展風險干預的思想統一難度大、組織工作難度大、統一行動成本高。另一方面,過度競爭抑制了保險機構開展風險減量的積極性。目前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市場主體已達30多家,過度競爭較為嚴重。在遴選制度下,過度競爭容易導致政策性業務格局週期性地重組,保險機構難以有長期穩定經營的預期,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抑制了保險業著眼長遠開展風險減量投入的積極性。此外,風險減量的成果難以量化。損失補償和資金賠付是保險價值的直觀體現,而風險減量的作用卻不易直接量化,對其的評價也有一定難度。而且財險業風險減量服務大多被定位為增值服務,一般與主險産品捆綁,很多時候無法清楚區分保險和風險減量兩者誰的風險保障作用更大。
(三)現行保險制度制約了風險減量的財務投入
《中央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規定,農業保險的綜合費用率不得超過20%,但農業風險減量和管理工作,需要相當規模的防災減損資源投入,尤其是一些先進設備和科技手段的前期投入較高,但保險業受限于綜合費用率不能超過20%這條紅線,對風險減量投入的財務資源難以充分保證。作為保險産品的增值服務,保險機構不能因為開展風險減量而向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收取相關費用,保險機構可投入風險減量的資金有限。同時,《保險法》第一百一十六條(四)中明確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予以或者承諾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保險機構開展風險減量,經常需要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提供一定的資金或設施、設備用於防災減災,這就存在被認定為保險機構提供了保險合同以外的保費回扣或其他利益的違規風險。
(四)風險減量的社會認識環境有待優化
面臨風險的被保險人或企業主體由於不具備專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對風險的預估不足,提前採取措施減災的能力不強。同時,投保人還認為只要投保、有兜底就已經解決風險問題,主觀上也缺乏主動實施風險減量的積極性。還有部分地方政府認為農險賠付水準越高,農民受益程度越高、保障效果也就越好,否則就以賠付率低為由降低來年的農險費率。長此以往,可能形成風險減量成果明顯、農險賠付水準越低,但政府和農戶滿意度較差的怪圈,使得保險機構陷入實施風險減量後不僅不受益、反而受損的窘境。
中國網財經記者:下階段,中華財險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還有哪些發展規劃?保險業未來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創新方向?
邱彬:下階段,中華財險將繼續按照《意見》要求,把風險減量服務放到更高的層次統籌考慮,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等發展理念,加速科技賦能風險減量創新融合,不斷拓寬風險減量服務領域,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投入更多資源,聚焦更多重點領域風險綜合防治,在風險減量服務供給的專業性、精準性和精細化等方面尋求新突破。主要工作規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制度基礎。按照最新監管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風險減量服務發展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確保風險減量服務管理工作符合監管最新規定。二是推動風險減量服務模式創新。增強風險減量科技含金量,提高新技術賦能深度,擴大農業巨災保險、碳匯保險、生態保險、新能源車輛保險、食品安全險、交通安全險、航運險等險種服務範圍,爭取再造一批業內首創風險減量典型模式。三是拓展風險減量服務形式,推動風險減量宣傳教育科普活動,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加強多渠道宣傳風險減量服務工作,提高全民風險減量認知和意識;完善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的風險管理服務,增加服務供給,將高品質風險減量嵌入保險産品。四是強化多方協同,加強政産學研融合協作。與地方農業、氣象、應急處置部門建立合作,共建風險管控機制,共用數據資訊,綜合提升災害應急處置和防災減損能力。推進與高校、科研單位院所跨界合作,強化學科交叉,聯合培養高素質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
中華財險將重點圍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創新:
1.科技創新
強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衛星遙感等前沿科技在風險減量服務中的運用,重點解決風險預測和精準識別、風險智慧決策、風險資訊共用等技術難題,探索建立“保險+風險減量服務”平臺,整合全套風險管理鏈條,壓縮風險減量的時空距離,提高風險感知能力和效率,通過打通保險業務流程、實時風險數據、客戶資訊等重要節點,構建數字化風險管理體系和保險新生態圈。
2.服務創新
圍繞“風險”做文章,從解決保險供需矛盾的角度出發,加大服務創新力度,延長保險價值鏈條,才能有效拓展服務面,擴大客戶群體和市場規模。當前,風險減量服務已從車輛保險、企業和個人財産險等傳統保險市場逐步擴大到農業保險、健康險、環境責任險、巨災保險等新興保險領域,保險機構應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豐富風險減量服務供給來源,根據投保客戶風險實際,量體裁衣為客戶制定一站式風險減量解決方案,打造多維一體的承保理賠新模式。
公司簡介:中華財險,全稱中華聯合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986年7月15日。2002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冠名“中華”,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以“中華”冠名的國有控股保險公司。2023年,中華財險實現保費收入652.45億元,保費規模位居財險市場第五,農險業務規模位居全國前茅。中華財險的業務經營範圍涵蓋非壽險業務的各個領域,包括機動車輛保險、企業財産保險、家庭財産保險、特殊風險保險、工程保險、船舶保險、貨物運輸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農業保險以及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公司在全國設有32家分公司,營業網點超過2900個,員工隊伍3.8萬餘人,形成了完善的服務網路,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保險經營與服務專業隊伍。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