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介紹: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完善金融服務,防控金融風險,努力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自即日起,人民銀行在官方網站、政務微信公眾號及中國網財經開設“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專欄,將推出系列文章,介紹人民銀行的履職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歡迎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引領,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總量上堅持合理充裕,機制上注重市場引導,結構上強化精準滴灌,積極構建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努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一、管好總量閘門,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民銀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不斷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管好貨幣信貸總閘門,加強跨週期設計,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來,1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10.8萬億元。依法上繳超過1.1萬億元結存利潤,支援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加速落地。2018年-2021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9%,與同期名義GDP平均增速8.3%基本匹配,支援實現了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的長期優化組合。
二是穩中求進開展跨週期調節。按照黨中央關於“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的要求,人民銀行強化跨週期調節,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前瞻性、有效性。2020年,面對疫情衝擊,果斷採取多種措施,總量上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分層次有梯度出臺合計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有力支援抗疫保供、復工復産和經濟發展,助力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基於我國經濟增速前高後低的形勢變化,主動用好再貸款工具,做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援計劃兩項直達工具的延期和市場化轉化,在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回到常態的同時,著力優化信貸結構,為跨年度政策銜接和下一階段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做好鋪墊。2022年以來,在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及時調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推動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隨後新增3000億元以上額度,支援金融機構加快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投放節奏,積極匹配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二、設計市場化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人民銀行十分重視用好市場的力量,在政策設計中既注重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也注重引入激勵相容的市場化制度安排,運用價格手段、科技手段和“放管服”改革辦法,充分調動金融機構自主性、積極性,提高政策傳導效果,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一是發揮利率市場化的資源配置作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22年8月末,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05%,為有統計以來最低值。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引導長期存款利率下行,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為讓利企業提供堅實基礎。僅2020年一年,金融系統主動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利率市場化調節金融資源配置作用的持續發力,有利於提高小微、民營企業信貸市場的競爭性,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小微、民營企業。
二是創新推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近年來,人民銀行圍繞支援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逐步構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在機制設計上,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將央行激勵資金與金融機構的定向信貸支援直接、定量地掛鉤,發揮“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在操作上,創新採用金融機構先向企業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再向央行申領資金的“先貸後借”模式,進一步增強了政策直達性、精準性。人民銀行先後推出支農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兩項直達工具與接續工具、碳減排支援工具及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交通物流、普惠養老再貸款等系列政策工具,持續豐富政策工具箱。2022年6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約5.4萬億元。
三是完善金融市場機制,豐富金融産品和工具。圍繞産業政策導向和實體企業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發行、交易、清算結算等系列機制安排,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監管,在提升金融市場運作的安全與效率的同時,促其更好向實體經濟配置資源。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産品體系,綜合運用債券、票據等金融創新品種,通過市場化方式滿足各類主體融資需求。以永續債為突破口推動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推出綠色、雙創、三農和小微企業等專項金融債券和鄉村振興票據、扶貧票據等産品,拓寬實體經濟資金來源。指導創設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以增信手段撬動支援困難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提振市場信心。規範創新供應鏈票據、標準化票據等産品,促進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迴圈。
三、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精準滴灌重點領域
人民銀行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抓住經濟發展重點,找準市場主體痛點,創新完善金融政策、組織和産品體系,努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完善金融支援科技創新體系。人民銀行先後出臺金融支援製造強國建設、加強和改進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多項政策措施,專門創設科技創新再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投貸聯動等服務,持續加大對高新製造、技術攻關等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援。2022年7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29.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30.4%,增速持續維持高位。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服務區域和城鄉經濟佈局。人民銀行立足國家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等區域重大戰略,以服務“一體兩翼”建設為重點,加大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産業鏈協同的金融支援力度,創新粵港澳金融合作路徑,全面提升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水準。運用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和扶貧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引導貧困地區信貸投放穩步增長,並全力推動金融支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期間,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6688億元。2022年7月末,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47.2萬億元,是五年前的1.6倍。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實體經濟低碳轉型。按照“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人民銀行創新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完善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轉型金融等産品、認定標準和支援政策,引導和推動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低碳轉型、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援。2022年6月末,綠色貸款餘額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綠色債券餘額超過1.3萬億元;碳減排支援工具帶動減少碳排放量超8000萬噸。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服務更高層次雙向開放。人民銀行加強頂層設計,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引進來”、高水準“走出去”。支援高水準“走出去”,提升外貿便利化水準,穩步推進外匯收支便利化和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更好服務外貿新業態發展。優化外匯、跨境業務管理服務水準,進一步完善企業匯率避險管理服務,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外匯資金結算服務。推動高品質“引進來”,豐富人民幣投融資産品,相繼開通滬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互聯互通渠道,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更加便利。2022年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我國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産較五年前增長1.7倍。
五是堅持共用發展,增強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全面持續做好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多次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實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創設兩項直達小微實體工具,推出貸款“應延盡延”政策,接續推出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推動完善小微融資擔保體系,支援金融科技有序發展,構建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增加普惠貸款供給。2020-2021年金融機構累計對13.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延期,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億元。2022年7月末,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連續39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用好創業擔保貸款等金融政策,支援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2022年6月末,全國創業擔保貸款餘額2602億元,是2017年末的2.83倍,助學貸款餘額1394億元,是2017年末的1.5倍。民生領域金融支援明顯增強,助力兜牢民生底線。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恢復緊要關口,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實體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發展後勁。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引領,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強化信貸政策引導作用,持續完善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積極回答“如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等一系列人民之問,為我國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以紮實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