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創業就業,成為新市民。他們無論是安居、興業,還是大宗消費,都離不開相關金融服務。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研究採取金融支援消費和有效投資的舉措,提升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水準,優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怎樣圍繞新市民的需求創新産品、優化服務,未來如何進一步精耕細作、持續發力?記者進行了採訪。
金融服務精準便利,讓新市民創業有奔頭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的張先生於2019年來到濟南打拼,承包了一家食堂。經過一段時間經營,生意逐漸穩定。
今年初,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食堂經營遇到困難。焦灼之際,“新市民創業貸”幫助張先生解決了資金壓力。“20萬元貸款在1天內完成了審批,按季還息,到期還本,也可隨借隨還,還能享受政府貼息。”張先生説。
“新市民創業貸”是齊魯銀行為支援新市民創業開發的新産品,該産品以創業孵化基地創業人員、新引進技工人才、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進城務工人員等為服務對象,縮短貸款審批發放流程,貸款期限最長3年,並可多次使用,給新市民創業提供更充分和靈活的資金支援。此外,山東積極運用政府性融資擔保合作機制和財政貼息政策,符合條件的新市民可享受政府擔保和貼息,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浙江省嘉興市的新市民竹炯軍也嘗到了金融服務的甜頭。“我到嘉興經營農場好多年了,以前想申請貸款,因沒有當地戶口屢屢碰壁。不久前海鹽農商銀行客戶經理主動幫我辦理貸款手續,第二天10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竹炯軍説,他用這筆錢新上了稻蝦養殖項目,現在收入噌噌往上漲。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新市民享受到了支援創業就業的金融服務。郵儲銀行在福建省推出“新市民貸”,跨地域聯動,提高貸款審批效率,解決新市民貸款難題;北京銀保監局推動將外地在京創業人員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範圍;山東菏澤市對申請貸款的創業高校畢業生經營年限放寬至最短1年,擴大了信貸服務覆蓋面。
日前,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市民金融服務重點支援哪些人群?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説,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目前全國約有3億人。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明確服務新市民的範圍。
創業就業是新市民紮根城市的基礎。金融服務如何更有針對性地為他們加油助力?
《通知》提出,鼓勵商業銀行加強對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運用資訊技術,精準評估新市民信用狀況,優化新市民創業信貸産品;支援地方將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範圍,落實擔保、貼息等政策,簡化創業擔保貸款辦理流程;支援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等。此外,對新市民較為集中的行業開展保險産品創新,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僱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務,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保險保障水準。
“金融機構應根據新市民的就業創業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服務方式、更好提供支援,增強新市民融入城市的能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説。
探索有效途徑,讓新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在更好滿足新市民住房、醫療、養老需求等方面,各地各機構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加強住房租賃金融服務,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讓新市民住有所居。
“剛來廈門就解決了住的問題,我能更安心地工作了。”日前,河南的陳先生入職了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的一家公司,月薪5000元左右。他説,建設銀行廈門分行為他在公司附近推薦了長租公寓,環境好,設施全,性價比也不錯。
據了解,建設銀行積極開發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為新市民提供租賃、結算等服務,並協助地方政府進行新市民租金監管、補貼發放、市場監測等。目前相關平臺個人註冊用戶超過3870萬戶,可出租的市場化房源36萬套(間),正在出租的房源99萬套(間)。
為了更好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國家開發銀行2021年以來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提供融資支援近120億元,助力新增供給住房約12萬套。為新市民提供購房信貸支援,農業銀行推出“農民安家貸”産品,目前惠及近190萬名進城購房的農村轉移人口。
——完善健康和養老金融服務,進一步兜牢新市民民生保障。
80歲的張玉臣曾患突發性腦溢血,生活不能自理。為方便照顧老人,在山東省東營市工作的女兒把他接到了身邊。中國人壽長護險服務專員通過社區了解到這家人的情況後,到府宣傳長護險政策,為其定制了預防壓瘡、血糖血壓監測、家用無創呼吸機等居家照護服務,緩解家人照護壓力。
金融領域助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廣州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項目將非廣州戶籍、持有居住證滿2年人員納入參保人群,推動醫療保障有效覆蓋新市民群體;一些地方開設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專戶,便利新市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廣西試點開展新市民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更好滿足補充養老需求……一系列創新服務有的放矢,助力補齊新市民醫養保障短板。
——優化基礎金融服務,更好保護新市民合法權益。
更方便地開立銀行賬戶、及時足額領取工資……這些事看起來簡單,卻關係著不少新市民的切身利益。《通知》明確提出提升基礎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權益。
金融機構不斷優化服務。平安銀行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簡易開戶服務,憑有效身份證即可申請辦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單位結算賬戶免管理費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推出農民工工資代發監管、農民工工資支付保函等服務,保障農民工薪酬按時、合規發放;中國人保試點建築工程履約類保證險,在政府部門認定相關企業欠薪後及時進行賠付。
金融知識普及宣傳進一步加強。廈門銀保監局組織銀行保險機構走進社區、園區、校園,提供防範非法集資宣傳、理財課堂等服務,提高新市民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為新市民營造良好環境
新市民群體為城市建設、新業態發展等做出了積極貢獻。專家表示,讓新市民更加充分、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務是惠民生的實事,彰顯了社會公平,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對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説。
如何拓展新市民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
“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需要金融機構更加積極地承擔好主體責任。”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銀行保險機構應當把服務新市民作為普惠金融發展重點。“銀行可通過設立專項額度、加大考核激勵、完善內部盡職免責機制等措施,鼓勵分支機構及一線工作人員進一步做實做細新市民金融服務。”
“新市民群體往往風險敞口較大、經濟承受能力和保障水準不高,保險公司需要積極開發性價比高、保障內容較為基礎的産品,同時提供階梯式産品體系,滿足差異化保障需求。”中國太保産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峰説,此外,結合不少新市民用工形式靈活的情況,可推出按月甚至按天投保的保險産品,並針對不同場景提供個性化服務。
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有利於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專家表示,地方政府應完善新市民服務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可加大對吸納新市民較多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的支援。金融管理部門也應持續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引導金融機構圍繞新市民不斷創新優化服務。
多措並舉減少資訊不對稱。專家表示,一方面,金融機構應當大力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數據獲取能力,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降低對抵質押物的依賴。另一方面,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推動建立公共信用資訊同金融資訊共用整合機制,加快新市民相關政務資訊的開放共用,營造良好融資環境。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信用基礎設施,比如可加快建設全國性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和區域性大數據平臺,並向金融機構開放,降低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的成本。”董希淼説。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