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6日訊(記者 張明江)近年來,權益類基金規模嚴重滯漲,權益類基金尤其是偏股混合型基金規模十年零增長,佔公募基金體量不足十分之一,而貨幣基金規模佔比已超六成,公募基金規模結構已嚴重失衡。
笑時春風起,腳踏春雨來。9月初,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範圍。
搭乘政策東風,權益類基金髮展迎來新機遇。與此同時,指數基金在今年迎來加速爆發階段,今年ETF産品總規模已增長1407.11億元,較之今年年初的規模增長了40.44%,ETF産品也成為眾公募基金公司必爭之地。
基金公司跑馬圈地
2018年以來,國內ETF産品規模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各家公募都在積極佈局ETF産品,打造自家産品的競爭力。
乘著ETF産品發展的東風,以及在場外指數基金積累下的海量客戶優勢,天弘基金正式宣佈進軍ETF領域,目標是打造國民ETF産品,成為中國最大的指數基金服務商。8月23日,天弘基金在京舉辦了題為“國民ETF來了—2019ETF峰會暨天弘指數基金戰略發佈會”,首次對外披露了指數基金業務的發展戰略,其首只ETF産品天弘創業板ETF也將於日前結束募集。
天弘基金認為,今年10月22日恰逢是創業板十週年,同時政策紅利效應顯現,創業板業績顯著改善,創業板主題ETF成為機構投資者青睞的投資産品,天弘創業板ETF的推出可謂恰逢其時。
此外,9月初公募基金業內首批商品期貨ETF獲批,華夏基金、大成基金和建信基金拔得頭籌。其中,華夏基金獲批的是飼料豆粕期貨ETF,另外2家公司獲批的分別是有色金屬ETF和能源化工ETF。此外,還有10隻商品期貨基金在等候審批,投資品種涵蓋黃金、白銀、銅、白糖等。
有業內人士稱,大宗商品的風險收益與股票的相關性較低,投資互補性強,合理配置大宗商品可以有效提高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各類大宗商品均具有良好的資産配置價值。另一方面,商品期貨走勢是對商品價格的直觀反映,是一般價格水準重要組成成分,對通貨膨脹更加敏感,在組合中加入商品期貨標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衝通脹風險。
今年是ETF基金快速發展的一年。今年年初以來,行業、主題、風格等窄基ETF持續被機構資金關注,大量資金涌入相關産品,ETF産品的數量和規模雙雙爆發。
連迎政策紅利 ETF産品成規模突破口
9月中旬,深交所發佈《關於暫免收取上市基金相關費用的通知》(以下簡稱稱“通知”),對ETF相關費用進行減免,這是繼8月23日深交所將ETF結算模式調整為A股結算模式後釋出的又一政策紅利。
《通知》指出,為降低市場成本、促進基金市場發展,深交所決定於9月12日起暫免收取ETF上市初費、流動性服務商為上市基金提供流動性服務産生的交易單元流量費。同時,自2020年1月1日起,深交所則暫免收取ETF上市月費。
據媒體報道,ETF的上市初費和上市月費屬於固定費用範圍,與基金資産直接相關,目前每只産品上市初費和上市月費分別為3萬元和5000元。據估算,若1億元規模的ETF在深交所上市,包括前述兩項費用在內,其首年固定費用支出將可減少9萬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深交所上市的ETF規模為1102.55億元。這意味著,深交所此舉將惠及到千億基金。
相關利好不斷釋出,同時ETF相關産品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持續追捧,公募基金持續佈局ETF産品的熱情也持續高漲,不少基金公司紛紛發行創新型ETF相關産品。
今年以來ETF備受資金熱愛,公募基金積極搶佔跑道。而公募基金出色創新能力再一次得到體現,從年初以來,中日互換ETF、國企改革ETF、粵港澳大灣區ETF、科創主題ETF和商品期貨ETF相繼登場,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基金公司正密集申報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各類跟蹤寬基指數的ETF,在搶佔産品跑道的同時,基金公司也在追求差異化發展。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ETF産品總規模已增長1407.11億元,較之今年年初的規模增長了40.44%。
此外,近年來不少新成立基金公司尤其是銀保係基金將ETF基金作為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甚至有新成立基金公司從老牌基金公司重金挖角量化投資基金經理,希望以此為突破口讓規模實現“彎道超車”。
(責任編輯:程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