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23日訊 今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可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來分析。
他表示,行業內部制約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因素是三塊短板。
一是技術短板。我們知道,商業養老保險的繳費和領取期限非常長,比如一個22歲的大學畢業生,假如大學畢業之後就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活到100歲,繳費和領取就達到78年,如果活到110歲就是88年。現代基因技術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改善,人的預期壽命會延長,所以大家看,就是在長達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裏,個人購買了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以後,交給保險公司,這裡面既要考慮長壽風險,又要考慮經濟因素的變化,包括匯率、利率、國債收益率以及死亡率等這些因素的變化。分析一個市場,如果是三年以內的時間市場變化,很容易分析變化趨勢是什麼樣的,超過十年、二十年,這就要求很高的技術。所以,這裡面的技術,就是我們講的精算技術,這是人身保險發展的核心技術。從這個來看,我們國家雖然這幾年精算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但是于美國、英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要承認我們的精算技術與它們還有不少的差距。
二是人才短板。經營商業養老保險專業性非常強,這些技術既要靠人去掌握,又要靠人去開發,所以人才發展是我們的第二個短板。我也注意到了,我們的大學開保險專業的不多,開精算專業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在這裡呼籲我們的大學,能夠更多地開設保險專業,尤其開設精算專業,為保險業提供更多的人才,我們國內的精算人才緊缺。
三是規制短板。尤其是監管部門,儘管我們努力探索對長期風險監管的規制,但是這個探索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監管部門也存在著人才短板的問題,所以,我認為三個短板,從我們現在這個行業,比如説我們在商業養老保險方面,我們在産品設計定價上是比較保守的。這種保守當然對於穩健經營,對於防控風險有它的積極作用,但是保守的另一面是創新能力不足,産品的多樣化滿足不同層次人們對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就顯得不夠了。所以這種個性化、差異化的産品比較少,産品同質化的現象還比較嚴重。
從外部來看,也有三個方面。
一是社會商業保險意識還不夠高。我們大多數老百姓可能都認為商業保險就是一種消費,當然我們對一些純風險保障的,比如物的方面的保險,這種保險大多是一次性的一種消費品。但是以人為標的的保險,是風險保障加儲蓄投資相結合的保險,就不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品。風險保障那一塊是一個消費,但是儲蓄投資就是一個財富管理的範疇。不少老百姓認為這種風險不一定降臨到我頭上,對於未來的安排還是很遙遠的事情。所以,對商業保險的認識還不夠深,全社會的商業保險意識還不夠強,這是影響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一個外部因素。
二是政策支援的力度還不夠大。從目前的商業養老保險來看,我們有一些政策支援,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利用一定的稅收政策支援,發揮稅收政策的杠桿作用,來撬動商業養老保險這個大市場,這是一條國際經驗。但是我們過去還沒有這項政策,這次文件寫進了這個政策,而且要求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儘快落地。
三是雖然每人平均GDP達到了8000美金,但是中國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低收入的人口還佔有一定比例。從整體來看,我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能力還不夠強。
黃洪表示,下一步加快發展的措施概括起來就是“兩個落實”“兩項建設”。 “兩個建設”就是要抓好商業養老保險監管的規章制度建設,就是規制建設。
而“兩個落實”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落實,就是要抓好《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首先要把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關於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若干見》,組織全行業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二是要加強對這個文件的全社會宣傳和引導。三是要抓好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到位。
第二個落實,就是抓好既定政策的落地落實。《若干意見》對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提出了若干支援政策。怎麼抓好這些政策的落地落實,是當前的一項緊要任務。比如剛才大家提出來的,如何加快個人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産品的試點落地,比如如何抓好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的支援政策的落地,還比如文件中關於商業養老保險如何促進養老産業發展的政策落地等等,這成為當前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關鍵所在。抓好兩個建設,首先第一個是要抓好保險行業的能力建設,能力建設集中是兩個方面,就是我前面講的三個短板裏面的前兩項,一是技術能力建設,我們既要對現有精算技術進行完善,又要根據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實際,不斷發展新的商業養老保險的精算技術。二是人才建設,要加大引進商業養老保險的專業人才,人才既要引進又要加大培養,我們要積極與大專院校與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溝通協商,爭取這些部門對培養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才能夠加大一些力度。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