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內蒙古發改委:力爭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23%

  • 發佈時間:2016-05-10 10:42:5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包滿達答記者問

  中國網財經5月10日訊 今日,國家發改委就“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包滿達表示,力爭到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3%,草原的植被蓋度提高到46%,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沙漠沙地、農田等六大生態系統趨於穩定,國土空間開發的強度控制在1.6%以內。

  包滿達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視察時強調,“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到內蒙古各族群眾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係到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同時要求,“內蒙古要大膽地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及時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意見》。

  包滿達稱,在生態建設方面,這些年內蒙古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二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累計完成的林業、草原、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6億畝,重點區綠化面積615萬畝,將10.2億畝的可利用草原都納入了保護範圍。荒漠化面積、沙化土地面積實現了“雙減少”,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實現了“雙增長”。

  二是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內蒙古已經與五個省市建立了跨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2015年盟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0.9%。制定了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全區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的達標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同時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辦法,累計治理面積超過了600平方公里。

  三是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完善。耕地、水資源、林業紅線劃定工作全面啟動,基本草原的劃定基本完成。“多規合一”的試點改革和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範深入推進。自治區及時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制定了《內蒙古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的總體方案》,《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內蒙古森工集團、嶺南八局還有102個林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下一步進入了全面的保護新階段。

  四是切實加強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內蒙古切實加強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自治區層面成立了黨委常委、副主席任主任的生態文明委員會,一些盟市也在進一步加強領導和統籌協調,如錫林郭勒盟成立了生態保護委員會。

  下一步,內蒙古要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重點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方面,要實施天然林自然保護工程等十二大生態治理和保護工程,切實築牢我國北方這道生態安全屏障。在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要實施大氣污染治理等十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工程,努力實現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抓緊建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等八項制度,引導、規範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通過努力,力爭到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3%,草原的植被蓋度提高到46%,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沙漠沙地、農田等六大生態系統趨於穩定,國土空間開發的強度控制在1.6%以內。全面完成國家給內蒙古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的目標任務,基本上形成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努力促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內蒙古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更加亮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