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玉米種植今年將調減超2000萬畝 不會成"第二個大豆"

  • 發佈時間:2016-05-06 00:07:2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吳起龍  責任編輯:金瀟

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有關情況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財經5月6日訊(記者 吳起龍)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生産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昨日,農業部就農業結構調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發佈會上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結構調整,中央領導多次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小崗村並召開了深化農村改革的座談會,在會上特別強調,要把農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重視現代農業、農民收入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今年把玉米作為農業結構調整重點

  余欣榮指出,農業部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作當前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了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可持續的各項工作,現在取得了較好進展,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他進一步表示,農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新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要做好統籌糧食生産穩産能、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尤其要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余欣榮稱,今年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把玉米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主要有幾方面考慮。一是我國糧食産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供求關係得到改善,糧食安全形勢是最好的時期之一。但同時,農業結構性矛盾也開始顯現,主要體現在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從種植業來看,小麥、稻穀口糧品種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現了階段性供大於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漸擴大,去年進口量8000多萬噸。目前,小麥和稻穀口糧生産供求基本平衡,庫存裏主要是玉米比較多。

  二是資源環境的約束壓力越來越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高,老百姓在吃飽、吃好以後還有新的需求,要吃健康。

  三是産業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國內外市場聯動越來越緊。在這種新形勢下,僅僅按照過去的思路還不夠,必須把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上議事日程,使現代農業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更加穩健、持續、更好地發展。

  32.5億支援玉米結構調整 糧改飼試點縣增至100個

  余欣榮稱,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農業部編制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作了總體設計,目的是引導各地按照科學的、生態的和可持續的要求,按照功能區佈局,進行科學調整。總體考慮是,保口糧,保穀物,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給水準,同時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産供應。

  “在工作部署上,農業部把玉米調減與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試點以及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協同配套,重點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鐮刀彎’地區等非優勢産區,積極引導農民改種大豆、薯類雜糧、青貯玉米、優質飼草等。”余欣榮答記者問時説。

  他表示,圍繞調減和糧改飼目標,農業部門採取了幾點措施。一是強化組織推動。農業部先後派出多批工作組到東北、黃淮海等結構調整任務重的區域進行督導檢查,指導基層幹部群眾做好結構調整工作。因結構調整對農民的生産和利益會産生直接影響,必須把宣傳工作、技術指導和其他配套工作做到位,使結構調整能夠實現多贏。

  二是強化指導服務。春耕生産前後,東北地區現已進入春播關鍵期,農業部組織專家指導組分赴這些區域開展指導服務,且制定了一系列適宜各地結構調整的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都是綠色、增産、高效的,優化效益的技術模式,讓農民能夠更快了解,能夠有效應用。

  三是強化政策扶持。因玉米結構調整工作涉及到農民、流通者等各方面利益,為維護玉米調整區農民的利益,農業部會同財政部整合了32.5億元資金,支援玉米結構調整,重點用於補助發展糧改飼和糧豆輪作。今年糧改飼的試點縣由30個增加到100個,同時配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玉米收儲政策,積極推進“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改革。

  今年玉米預計調減超2000萬畝 不會成“第二個大豆”

  余欣榮表示,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目前開局良好,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

  對於調減會不會讓玉米成為“第二個大豆”的問題,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國內玉米産量增加、玉米及替代品進口增加等多種因素,造成了我國當前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的局面,主動調減玉米,是為減輕庫存壓力。“不能因為調整結構,影響穀物特別是口糧的安全,要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余欣榮亦強調。

  曾衍德認為,玉米不會成為“第二個大豆”,主要基於這幾點判斷。一是玉米作為重要的穀物品種,是要保的。中央明確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玉米作為重要穀物品種和能量飼料,要保持穩定的自給水準,這是戰略決定的。儘管當前玉米出現階段性的供大於求,需適當調減,但如果玉米生産出現大幅度下滑,一旦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會有許多政策手段,保持玉米生産穩定發展。

  二是當前調減的是非優勢區,影響有限。此輪調整在鞏固優勢産區的同時,適當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乾旱區和西南石漠化區等,這些區域的調減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是有限的。

  三是有貿易調控手段,能起到作用。我國對玉米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總量720萬噸,配額內關稅1%,配額外關稅65%。這些年,我國玉米每年實際進口量都在配額以內,主要是替代産品進口增加較多,世界玉米貿易量只有1.2億噸左右,僅佔我國玉米消費量的60%左右。

  另外,國家計劃“十三五”期間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實現“藏糧于地”。這表明,國家對保障糧食安全是有信心的,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是能夠做到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