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外管局談外儲餘額下降:長期投資資金仍流入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9-30 11:56: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財經9月30日訊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佈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回應“外匯儲備餘額下降”時指出,真正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匯資金仍在進入我國。

  數據顯示,201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6938億美元,而2014年6月末為歷史最高的39932億美元。在此一年間,外匯儲備餘額累計下降了2994億美元,

  報告對此回應指出,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一是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使得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2000多億美元,這些並不是實際的外匯從儲備流出。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國外匯儲備資産累計下降963億美元,這都是國際收支實際交易所致(含儲備經營收益),其餘203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餘額變化均與匯率、價格等估值因素有關。例如,美元指數在此期間上漲20%,導致外匯儲備中的歐元等非美元資産折算成美元時,就會出現美元計價規模下降。

  二是我國企業、銀行等調整境內本外幣資産負債結構,增持外匯資産,減少外匯負債。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個人持匯意願逐步增強,在境內銀行的外匯存款餘額先降後升,累計增加了236億美元;同時,企業購匯償還境內外匯貸款增多,在此一年內的銀行境內外匯貸款餘額累計下降328億美元,其中,2014年下半年降幅較大,2015年上半年有所企穩;此外,由於客戶與銀行簽訂的遠期售匯合同金額明顯大於遠期結匯,銀行未來需要向客戶凈賣出外匯,為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銀行相應增持了666億美元的外匯頭寸。上述調整最終都使得我國銀行的自身外匯頭寸、客戶外匯存款等境內外匯資金來源增多,而境內外匯貸款發放等資金運用減少,更多外匯資金被銀行運用到境外,在國際收支統計中表現為銀行部門增持境外資産或償還境外負債,均導致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擴大。

  三是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跨境外匯凈支付。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境內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外匯凈支付456億美元,主要用於境外旅遊消費、企業“走出去”投資或償還境外融資等。但外商直接投資、我國企業境外證券籌資等項下依然是外匯較大凈流入,説明真正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匯資金仍在進入我國。同期,銀行自身凈購匯並對外支付外匯494億美元,主要是由於國內客戶黃金等貴金屬投資和消費需求旺盛,推動了黃金進口以及貴金屬投資形成的匯率敞口平盤購匯,體現了“藏金於民”的效果。

  此外,報告指出,外匯儲備經營收益等還會增加外匯儲備,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資收益項目累計收入(即貸方)1979億美元,其中的儲備經營收益貢獻較大。總的來看,近期我國外匯儲備餘額下降,匯率、價格等估值因素影響較是由於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産負債結構的優化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