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考驗能源戰略定力
- 發佈時間:2015-03-19 06:00:0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要抓住難得的價格窗口期,在石油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穩,即繼續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進,即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要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産業培育成新增長點,打通新能源發展快車道。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油價下跌考驗能源戰略定力。
最近一個時期,國際油價開始“跌跌不休”,3月16日美國紐約原油期貨盤中一度跌至每桶43美元,創多年來新低。油價暴跌在給許多國家帶來能源成本降低紅利的同時,也讓一些人“盲目樂觀”情緒漸增,開始相信能源窘境已成“過去時”,油價接著無止境地往下跳將是常態。
這種認識是不靠譜的,非常危險,很可能誤導政府把注押在廉價石油上,不再採取積極的能源戰略,誤導企業錯失新能源發展的大好機遇。
從供需看,全球石油中長期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去年開始的本輪油價暴跌,有金融、地緣政治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頁巖油革命和全球需求放緩。據估算,今年2月份全球原油日均産量約9400萬桶,供大於需約80萬桶/日。但供需是變動的,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石油需求會穩步回升。尤其是我國,作為石油消費的頭號大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特別是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未來需求仍會持續增長。2014年末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5億輛,未來10年內,有望輕鬆超過美國的2.2億輛。這些車輛顯然不能靠喝“水”上路。如果印度等國的石油消費、進口在未來幾年出現爆髮式增長,國際油價重拾升勢甚至再上百元也是可能的。
從成本考量,50美元上下已觸及原油的地板價,天花板在哪卻是個未知數。儘管美國部分地區部分油田的成本已低於50美元/桶,但從平均成本來看,頁巖油的成本要在60美元以上。這個數值被花旗、高盛等機構高度認同。目前,國際油價顯然已低於頁巖油的成本。近期,北美地區尤其在美國,已經有200余座原油鑽井停運,運作的鑽井數量降至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部分頁巖油企業陷入破産,這説明國際原油確實已經跌入成本區間。然而,賠本産石油的日子肯定長不了,在有效削弱頁巖油生産國競爭力後,歐佩克最終限産保價是大概率事件。
從歷史經驗看,國際能源市場具有典型週期性:需求增加,價格上升,投資進入,産能擴張,新技術涌現;然後需求放緩,市場反轉,進入相對低迷時期。這在多個能源品種和不同歷史時期都重復出現過。石油也不例外。正是因為美元走強、頁巖油供應增加、需求減少等多種因素相結合,才導致了近期的油價下跌,而與之相反的一系列因素也同樣可以導致正好相反的結果。1998年和2008年兩次石油價格大幅震蕩,就是明證。我們千萬不要輕易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表像所迷惑。
研判油價跳水是否會成常態,對於今後制定能源戰略至關重要,考驗著我國能源戰略定力。如果認為油價跳水將成常態,昔日“黑金”成了隨便買的便宜貨,那我們未來就可無節制地“任性”燒油,最多是把油的純度再提一提,無須再搞什麼石油儲備了,也無須浪費腦細胞去開發什麼新能源了。
尤其要看到的是,此輪國際油價下跌,還有可能引發世界能源供給格局大變動,進而引發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並從安全層面給我國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需未雨綢繆、早作打算。眼下正確的方向是,抓住難得的價格窗口期,在石油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穩,即繼續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我國富煤、貧油、少氣,2014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近60%,戰略石油儲備約30天,遠低於國際能源署提出的90天安全標準。抓住油價低迷的好時機,把石油儲備戰略做起來、成本降下去,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大事。進,即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是能源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也符合我國能源資源實際。我們要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勇於“斷舍離”,堅決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産業培育成新增長點,打通新能源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