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共用經濟”正在崛起 新興科技企業出現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3-16 07:3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以Airbnb、Uber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科技企業出現爆髮式增長,標誌著共用經濟時代的到來。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股熱潮,用共用的思路解決消費者在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出現的需求。

  “共用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斯潘思于1978年提出的,但直到近幾年才流行起來。這一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資訊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實現個體之間直接的商品與服務交換。

  從本質上來説,共用經濟是一種“合作消費”的生活方式,擁有者將閒置的物品,包括汽車、房屋等出借或出租給使用者,實現物品的最大化利用和收益。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同時成為生産者和消費者,擁有創造收入的能力。2011年,這種“合作消費”的模式被美國《時代週刊》列入將改變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

  共用經濟崛起的基礎之一是閒置的産能,這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比如有些人有房卻不能常住,有車但不常開,長期閒置形成浪費。而另一方面,有人希望在某個時間段住在某地或在某地駕車出行,但預算有限,不希望購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需求能夠有效對接,不但可以將閒置産能再利用,而且可以創造經濟效益。

  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普及是共用經濟崛起的另一重要基礎,這使得閒置物品的交換成為可能。特別是隨著第三方應用平臺不斷發展,交易與支付條件、評價體系日臻成熟,交易雙方能夠方便地建立起了解、信任和合約關係,加速了共用經濟的發展。

  共用經濟具備很多益處,最顯著的一條就是節約資源、減少浪費,不但可以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具有環保優勢。比如,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拼車服務能夠減少55%的交通擁堵。一輛充分發揮效用的“共用汽車”大約可替代4-10輛私家車,相當於每位顧客每人平均減少30%-45%的駕駛公里數。另有數據顯示,“共用汽車”模式讓德國不來梅市每年減少了160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説,正是共用經濟的發展,減少了城市的“碳足跡”。

  隨著共用經濟的理念逐步普及,相關的新型經濟活動迅速崛起,各種各樣提供商品或服務共用與租用的公司遍地開花,同時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Uber在全球多個地區都面臨傳統計程車行業的抵制,一些監管機構和勞工組織抱怨稱該公司以無證計程車公司的模式運營,擾亂了市場秩序,蠶食了既有市場,涉嫌不公平競爭。Airbnb也遭到酒店業的抗議,監管部門對於Airbnb提供私人出租房屋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並指出其中可能存在漏稅的問題。

  針對這些新情況,已有部分國家和地區著手制定相關規範。需要看到的是,任何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發展都必然給傳統市場帶來“破壞”,但另一方面,這些新模式的迅速發展也意味著其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得到市場的認可。相信隨著企業的不斷成熟,其會隨著市場需求和變化建立起更完善的自我規範機制,監管機構也應根據新的經濟模式發展,調整或制定相關規範,引導和幫助相關行業的發展,適應共用經濟的潮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