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緊急督辦“倒奶問題”:不拒收、不倒奶

  • 發佈時間:2015-01-08 20: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8日下午,中國經濟網記者從農業部官方網站獲悉,針對近期奶價低、奶農賣奶難等問題,農業部要求各地要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産救助力度,此外還表示,農業部已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産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通知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業停收限收生鮮乳,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出現幾起奶農倒奶現象,給奶農造成損失,影響到奶業生産發展的基礎。針對這一情況,1月7日,農業部下發《關於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産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在當地政府領導下,迅速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確保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産。

  通知強調,各地要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保證生鮮乳正常銷售是當務之急,要密切監測生鮮乳銷售形勢,通過各種形式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積極收購,善待奶農,共渡難關,力爭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賣牛。要充分發揮地方奶業協會和奶農合作組織的作用,維護生鮮乳正常收購秩序。

  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産救助力度,抓緊落實奶牛良種補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要針對當前奶業生産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抓緊研究、提出建議,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出臺奶粉收儲補貼、救助奶農補貼、信貸金融支援等辦法,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奶農渡過難關,切實把損失降到最低。

  通知指出,各地要深入生産一線開展奶牛養殖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大養殖技術培訓,重點培訓推廣良種繁育、全混合日糧、疫病防治和苜蓿生産加工等關鍵技術,幫助奶農提高科學飼養水準,節本增效,促進增收。特別要加強對散養戶和小規模戶的技術培訓,推動散戶入區入園和老舊奶牛養殖小區改造升級,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

  通知還要求各地密切關注生鮮乳生産、收購情況,實行奶業生産週報制度,及時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及時進行宣傳輿論引導。

  近期,農業部已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産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近兩年,中國的奶農經歷很是坎坷,“過山車”一般很是頭疼。2013年初,對於當時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乳業來説,恒天然“雙氰胺”事件以及香港限購令等因素的出現,進而導致國內乳品價格一路飆升,到年底甚至出現了部分超市“斷奶”情況。

  經歷了2013年“奶荒”之後,企業都認識到“得奶源便可得天下”的重要性,加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整頓監管措施,要求奶企“自建自控奶源”。在此大背景下,各大乳企在2014年上半年除了為達到國家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換證的要求而進行整改之外,還紛紛響應政府兼併重組的號召,優勝劣汰,將步伐邁向了國際。與此同時,國際各方“勢力”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大潛力,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企業紛紛來華建設大型牧場。

  正是由於此種因素影響,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與此同時,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上升,奶牛頓成了燙手山芋。原奶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市場現象,就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的情況。

  相關連結: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業內認為,事實上,乳企開始“自建自控”奶源以來,對奶源品質的把控能力大大增強,間接導致了奶農散戶的原奶市場越來越小,這是乳業整合調整的一個關鍵時期,也是一個必然而又不容忽視的時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