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鐵路外交"3.0版如何推進 突出特徵互利雙贏

  • 發佈時間:2014-12-22 08:1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泰國總理巴育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大米換高鐵”的合作終於敲定。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髮現,近期中國的“鐵路外交”推進迅速,中國先後和亞洲、歐洲、非洲的不少國家合作建設鐵路項目。中國“鐵路外交”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0版到如今的3.0版,逐步發展成熟。坦讚鐵路是1.0時代對外援助的標識。在2.0時代裏,中國人敞開市場,引進先進技術,也與德法等國拉近關係。如今,以“互利共贏”為宗旨的3.0版在專家看來,是中國鐵路外交更加成熟的表現。

  進展

  中泰如何合作建鐵路?“大米換高鐵”一波三折終敲定

  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曼谷會見泰國總理巴育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歷時一年多的“推銷”,中泰之間的“大米換高鐵”合作終於塵埃落定。

  幾經波折 全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

  去年10月,李克強出訪泰國期間,與時任泰國總理的英拉共同見證了《中泰兩國關於深化鐵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啟動“大米換高鐵”合作。不過,因為泰國政局變化,這一合作的前景一度被蒙上陰影。

  此後,李克強幾次在外交場合力促合作重啟。因此,巴育和李克強對這一話題都再熟悉不過。從今年10月在米蘭舉行的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到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李克強幾次與新任泰國總理巴育在外交場合碰面,都在大力推動中泰鐵路和農業合作。

  報道稱,在上周的會談後,中泰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兩份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有媒體注意到,李克強此次推動的不僅是“大米換高鐵”合作的重啟,而且合作內容也有了很大的升級:本次擬建設的中泰鐵路,連接泰國北部的廊開和南部港口馬普達普,總長度由去年商定的300公里增加到800多公里,而且將全使用中國的技術、標準和裝備建設。

  改善泰國民生 擴大“中國標準”影響力

  李克強強調,“大米換高鐵”對於中泰兩國是件“雙贏的好事”。

  新華社報道稱,重啟鐵路和農産品合作有利於中國。從地區角度看,如果泰國新建的鐵路能夠和寮國即將建造的高鐵相連,中國的遊客和貨物可以從雲南經寮國直達泰國中南部。同時,這條800多公里的鐵路將是中國在中南半島修建的第一條標準軌鐵路,有利於擴大“中國標準”的出口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重啟鐵路和農産品合作也有利於泰國。泰國目前正在使用的鐵軌大部分建於100多年前,車廂設施陳舊,氣味混雜,安全性差。新鐵路建成之後,沿線火車時速將從現有的50公里提升到160至180公里,泰國的鐵路基礎設施將有一個質的提升。

  同時作為農業大國,中泰農業合作意味著中國從泰國進口的大米和橡膠等農産品數量將成倍增長,泰國農産品將從此擁有一個穩定的出口市場。

  盤點

  中國鐵路“開進”到哪兒?圍繞中國陸路劃大半個圈

  除了中泰之間簽署的鐵路協議之外,近來,中國鐵路還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大單子完成簽訂或已竣工?據北青報記者梳理髮現,近來的新舊鐵路大單已經圍繞中國的陸路劃了大半個圈。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這些項目中有些極具示範性意義,中國優先考慮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其次是中東歐地區。未來,印度、美國等國家也有合作的潛力。西歐國家門檻較高,進入難度大,但很多國家面臨鐵路老舊的問題,也不是沒有合作的可能。

  塞匈鐵路與中歐陸海快線

  本月16日,李克強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他在講話中透露,中、匈、塞三國已達成協定,合作建設匈塞鐵路,力爭在兩年內建成一個符合歐盟標準、適合各方需求的從布達佩斯到貝爾格萊德的現代化快速鐵路。這也是繼李克強去年訪問羅馬尼亞期間,與塞、匈總理宣佈共建塞匈鐵路後,有關這一重大項目的最新進展。

  17日,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集體會見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時,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歐陸海快線。

  李克強表示,中歐陸海快線是匈塞鐵路的延長線和升級版,這條快線南起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達佩斯,中途經過馬其頓斯科普裏和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建成後將為中國對歐洲出口和歐洲商品輸華開闢一條新的便捷航線。

  衣索比亞吉布地鐵路

  今年5月,海外首次採用全套“中國技術標準”修建的電氣化鐵路——埃塞吉布地鐵路,在衣索比亞東部城市德雷達瓦正式開始鋪軌。

  埃塞吉布地鐵路由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全長740公里。全線採用中國鐵路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總投資約40億美元,其中70%左右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支援。該項目2012年4月正式動工,計劃2015年10月全線通車。

  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

  今年7月,由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連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高速鐵路二期工程順利實現通車。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的高速鐵路全長533公里。2005年,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和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成的合包集團成功中標二期主要路段,中標路段全長158公里,合同金額12.7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在境外組織承攬實施的第一個電氣化高速鐵路項目。陳明明説,這個項目對中東歐鐵路項目起了示範性作用。

  尼日利亞阿卡鐵路和沿海鐵路

  5月,中國鐵建旗下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與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簽訂了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總金額達131.22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單體合同額最高紀錄。沿海鐵路西起尼日利亞“經濟首都”拉各斯,東至卡拉巴,橫跨拉各斯州、三角等沿海地區的10個州,全長折算單線里程達1402公里。

  同時,尼日利亞現代化鐵路項目——阿布賈至卡杜納段于本月鋪通。阿卡鐵路項目全長186.5公里。項目于2013年2月19日正式開工建設。

  安哥拉本格拉鐵路

  8月,繼上世紀70年代我國援建的坦讚鐵路之後,中國鐵建在新世紀一次性建成的海外最長鐵路——橫貫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鐵路全線竣工。鐵路採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建設的橫貫安哥拉全境、長達1300多公里,項目總投資約18.3億美元。

  肯亞蒙內鐵路

  5月,李克強在內羅畢國家宮與肯亞總統肯雅塔、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南蘇丹總統基爾等東非地區國家領導人,以及坦尚尼亞、蒲隆地、非洲開發銀行代表共同出席肯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項目中肯共同融資協議簽字儀式。蒙內鐵路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全長480公里,設計運力2500萬噸,採用中國鐵路標準,連接肯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涉及金額超38億美元。根據遠期規劃,該鐵路將連接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南蘇丹等東非6國。

  俄羅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鐵

  10月,在李克強總理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的見證下,中國發改委與俄羅斯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國家鐵路公司四方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媒體報道稱,中國高鐵將開進俄羅斯廣袤大地。

  分析

  中國“鐵路外交”的時代三部曲

  中國鐵路外交的1.0版開始於中國人還很貧困、鐵路技術也並非一流的年代,坦讚鐵路是那個時代的標識。在2.0時代裏,中國人敞開市場,引進先進技術,也與德法等國拉近關係,實現了高鐵發展的質的飛躍。如今,以“互利共贏”為宗旨的3.0版在專家看來,是中國鐵路外交更加成熟的表現。

  中國“鐵路外交”1.0版 援助非洲建設鐵路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國領導人以支援非洲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為初衷支援非洲國家鐵路建設。其中最為著名的就包括為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兩國修建了全長1860公里的坦讚鐵路。

  坦讚鐵路全線工程浩大,技術複雜,施工條件異常困難。這條由中國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修建的坦讚鐵路也被非洲人民美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

  此後,中國也一直持續著援建海外鐵路的重任。菲律賓北呂宋鐵路、委內瑞拉的瓦加斯鐵路、柬埔寨全長700公里的2條鐵路等,這些鐵路的修建,展現著中國人民對海外國家的支援和友好之情。

  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告訴記者,坦讚鐵路是那個時代中國鐵路對外交往的典型。它的特點是援助。

  中國“鐵路外交”2.0版 拿市場換技術華麗轉身

  2004年,中國做出了引進國外高速鐵路技術的決定。此後大約五年時間,中國走完了國際社會高速鐵路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創造了鐵路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

  其間,據新華社報道,為了跨過技術門檻,中國通過將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四種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技術,進行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造出世界頂尖水準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打造了獨一無二的中國高鐵品牌。

  “這是一個拿市場換技術的過程”,陳明明説,在這個階段,中國高鐵完成能力的歷史性變化,連著跨越了幾個臺階。他認為,這是中國務實的經濟外交在鐵路交往上的表現,也因此拉近了與德國等擁有先進技術國家的關係。

  例如,2009年,中國高鐵向德國拋出大訂單。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宣佈,獲得了中國京滬鐵路高速列車項目的訂單,總價值高達7.5億歐元。西門子錶示,這筆交易能加強與“世界最重要高速鐵路市場”長久的合作關係。

  中國“鐵路外交”3.0版 突出特徵是“互利雙贏”

  進入3.0時代,高鐵儼然已經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名片之一,中國高層領導也“甘願”在國際場合做中國高鐵的“推銷員”。

  李克強今年8月考察鐵路總公司時表示,“我每次出訪都推銷中國裝備,推銷中國高鐵時心裏特別有底氣。中國高鐵走出去不僅能帶動裝備和勞務出口,更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正如中泰之間“大米換高鐵”項目的邏輯,“與1.0時代相比,中國鐵路外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陳明明強調,中國的鐵路建設能力有了根本的改變,這些鐵路項目也都是互利雙贏的項目。

  “雙方要簽合同,你出錢,我出技術和設備。改善你的民生,我也不吃虧。”陳明明解釋稱,通過高鐵“走出去”可以化解國內多餘産能,拉動中國機械設備的出口。此外,還有對“中國標準”的影響力的提升。

  陳明明認為,這些項目的設計理念也與之前有本質的區別,會考慮到運量和可行性。另外,對方國家需要具有還款能力,中國可以提供地區性貸款,但是一旦運營了之後,要有還款保障。陳明明認為,這種雙贏模式是中國鐵路外交更加成熟的表現。記者 岳菲菲

  近期中方參與的海外鐵路項目

  ■塞匈鐵路與中歐陸海快線

  ■衣索比亞吉布地鐵路

  ■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

  ■尼日利亞阿卡鐵路和沿海鐵路

  ■安哥拉本格拉鐵路

  ■肯亞蒙內鐵路

  ■俄羅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鐵

  ■中泰鐵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