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營造一個國際化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

  • 發佈時間:2014-10-17 15:32:1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張鈺蕓  責任編輯:謝淩宇

  日前,由上海財經大學主辦的“自貿區建設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論壇在滬舉行,前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總裁王新奎,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孫元欣,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鞠建東等專家學者受邀發言。

  林毅夫指出:“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為進一步界定‘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邊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決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中國的經濟必將步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

  參與全球規則新變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後危機時代全球規則的重構趨勢是王新奎的研究重點。而他提出,中國不僅需要適應全球規則的新變化,更應積極參與其中。那麼,中國拿什麼規則去參與呢?如何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可以接受的規則?怎樣完成國內的試驗呢?誕生已經一年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就承擔著壓力測試平臺的作用。

  他在論壇上表示,全球規則談判的平臺開始轉移,從以WTO為代表的多邊關係平臺轉移到雙邊的夥伴關係平臺,就對我們提出挑戰,中國的夥伴在哪?從政治角度來説,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在具體貿易談判中我們的很多利益又反而與發達國家一致,很難確定我們的位置怎麼放。

  其次,20世紀傳統議題可以用“貿易規則、貨物貿易、實體貿易、關稅壁壘、邊境措施、自由貿易、經濟標準”等概括,而在21世紀,新的議題則是“投資規則、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監管壁壘、境內措施、公平貿易、價值標準”。“比方説關稅壁壘和監管壁壘,我們在WTO談判時,重點就是談關稅,但是現在發達國家主要是監管壁壘,從審批程式、監管程式、等候時間形成的壁壘,沒有明確規定,使得我們很難去要價。”

  王新奎表示,在全球規則發生變化之際,中國不但要適應還要參與進去,因此推出上海自貿試驗區,以此為窗口測試一系列用開放倒逼改革的措施,特別是要營造一個國際化、法制化、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

  “我把它理解為一個新的開放,適應全球角色轉變的新的開放。我們過去的開放是‘促增長’,開放促出口,出口促增長。現在的開放觀是開放促改革,這還是一個完全沒有破題的課題。”但王新奎指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一週年後,這個課題必須破題。

  過去一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內重點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轉變政府職能,從事前審批為主,轉變為事後監管為主。第二件是試行外商投資準入各階段的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管理。第三件是推進金融和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王新奎表示,從新開放觀的角度來看,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很多領域跨出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第一步,但“破題”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方向去探索,任重而道遠。

  自貿區是“第二次入世”

  上海自貿區試驗改革的意義是什麼?孫元欣認為,這相當於中國的“第二次入世”。

  “第一次入世是中國加入WTO,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則是中國和國際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在接軌,涉及到整個投資體系和相應的政府體制改革。由於這種接軌相比上一次的貿易結構來説層次更高,所以叫做第二次入世。”

  孫元欣認為,自貿區的改革是促進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基本思路是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總體是構建一個開放性經濟的新體制,其中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從我們研究的角度看,負面清單在內涵和外延方面都有拓展,內涵方面原來是外資準入管理,現在加入一個政府全面負面清單管理,它的作用對象和功能也是有很大的區別。負面清單管理現在只是一種規則的嘗試,今後會推廣到全國,如果證實是可行的,合理有效的,未來三五年會進一步推進,把這些規則固化下來,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他同時透露,財大自貿區研究院正在做負面清單的研究,但思路已經不是2015版的設計問題,而是要考慮到2015版以後的事情,以及更廣闊的事情。

  “我們梳理了我國現在的負面清單和美國負面清單的情況,從三個緯度進行比較,16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包括基礎層面和技術層面,基礎層面有6個重大的問題,裏麵包括負面清單的措施和法制體系的契合程度,以及投資的口徑等等。所以怎麼樣推進這項工作後面還有很多的難點,所以需要有更多的學者參與這個方面的研究。”

  建立開放的中國大市場

  鞠建東在發言中表示,中國開放的首要任務主要是兩個,對內消除國內各個地方之間貿易與要素流動障礙,尤其是行政障礙,形成統一的競爭、開放、高效的中國大市場。對外則建立以中國為主導的東亞經濟體系,行星市場的經濟體系,推動世界經濟新體系的建立。

  “開放的核心就是滿足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市場的需求。用全世界的資源,全世界的技術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那麼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

  他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有四大任務。第一,引領全國進口體制改革,打破地區市場分割,使中國老百姓能買到全球性價比最好的産品。第二,建立全球技術市場中心,建立中國市場技術規範。第三,上海從來就是製造業的重鎮,我們需要重振上海製造業中心的雄風,推動中國核心企業群的出現,推動現代製造業的建設,實現産業結構調整,推動主導行業汽車製造業等的優化與迅速的發展,根本改變中國市場無中國品牌的局面。第四,對外實現最優資本流動控制,建立人民幣主導的東亞,新興市場金融體系,對內推動金融行業,投資體制的全面改革,實現統一而高效的中國資本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