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應發酵健康、養老成壽險新增量
- 發佈時間:2014-10-14 16:3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民生需求的釋放期、社會矛盾的多發期和巨災風險上升期,政府面臨較大的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壓力。毫無疑問,保險“新國十條”的推出,根本著眼點還在於保險業服務國計民生。
新“國十條”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經濟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出臺的,這也讓業界對新“國十條”的執行抱有更大的信心。長江證券分析師認為,對於商業保險而言,未來承保業務重點發展方向在於醫療健康險和養老險。而借著政策東風,目前已經有多家險企加快搶佔健康險、養老險市場,從推動健康、養老理念教育到研發相關産品等不一而足。
醫療健康保險方面:
目前,國內健康保險尚處於滲透率低的現狀。一方面國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則是淡薄的保險意識。而中國目前的商業健康險也多處於提供基礎産品的階段。
樂觀來看,這個階段雖然商業健康險滲透率低,但老齡化、城鎮化、中産和富裕階層的産生、國家政策的支援、醫保覆蓋範圍的不足、高品質醫療資源的緊缺,都給中國商業健康險的發展留足的巨大的想像空間。
從2012年以來,國務院、人社部和保監會就一直大力推進大病醫保發展。目前主要採取的模式是,從城居保和新農合醫保基金結余中,抽取一定的保費用來購買商業保險機構的大病醫保,由商業保險機構承擔一定保額以上的醫保金給付。
“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假設基金結余每年增長30%,用於購買大病醫保的比重從1%提升至10%,那麼在2020年,大病醫保市場規模就有望達到400億元左右。簡單測算,屆時大病醫保佔健康險保費收入在10%—15%左右,佔保費收入的比重在2%—5%之間。”長江證券分析認為,大病醫保將是撬開醫療健康險市場的重要端口。
另一個重要端口就是高端醫療健康險。2005年,高端醫療健康險才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個險種主要由跨國公司為其來中國工作的外籍高管購買。不過,近年來隨著國人收入水準的提高和保險公司的積極推動,“高大上”的健康險開始走入尋常家庭。與基本醫療保險的強制性和普惠性不同,商業健康保險可以通過商業運營機制,為不同消費能力、風險意識和保障需求人群提供差別服務,並基於健康人群的疾病發生概率設計産品,對投保人年齡、病史等有嚴格限定。
近日,平安健康險公司發佈了面向中小企業員工的高端醫療福利解決方案;同時還攜手安援全球救援公司,與北京廣安門醫院簽約,共同合作高端醫療保險的服務。不久前,招商信諾人壽也在杭州舉辦的“健康保險發展探討沙龍”,召集了知名健康專家共議中國健康服務現狀與未來。
一時間,商業健康險進入快跑狀態。分析人士認為,保險“新國十條”之後,商業健康險將成為被撬動的“藍海”之一,而專業的健康險公司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將帶動整個健康産業升級。
養老保險方面:
目前,我國的基本養老基金結余約3萬多億,但年化收益率僅2%左右,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鄭秉文教授的測算,由於不進行市場化投資運作,多年來的損失達6000多億,而商業性養老保險公司作為企業年金管理的主體,具有良好的養老保險資金管理能力,能夠有效地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新“國十條”提出,要積極探索推進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效率。這將是給壽險公司帶來基本養老市場化投資運作的大蛋糕。根據規定,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可以享受5%的稅前列支,但各地執行政策五花八門,5%的優惠幅度不能完全落地。業內人士認為,新“國十條”的出臺能夠促進養老保險行業長險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滿足不同企業年金形式之外多樣化個性化的補充養老需求,如有的企業屬於高新技術型行業,可能更希望為技術人才建立補充養老基金,有的企業對管理更為倚重,可能需要為管理群體設立補充養老基金,靈活、豐富的長險産品能夠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新“國十條”明確提出,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消息傳來,已不止一家壽險公司表示將全力落實政策、積極開展相關業務。更有保險公司提前在資本金上佈局政策發佈之後,光大永明人壽、平安養老險等都紛紛獲得了集團增資,準備好了充足的業務擴張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