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鋼集團換帥後將推行改革

  • 發佈時間:2014-09-24 00:43: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這一消息不屬實。”9月23日,面對中鋼集團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言,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予以否認。中國工商銀行在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時亦表示,目前中鋼集團相關融資均未違約。不過,在債務壓頂、經營不善的陰影籠罩下,上週五,徐思偉接任賈寶軍出任總裁,中鋼集團四年中已經是第三次換帥。

  否認數百億貸款逾期

  “從早上開始個別網路媒體就在傳這一消息,但這不屬實。”面對“中鋼集團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沸沸颺颺的傳言,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志祥23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作出了如是回應。

  傳言被牽涉其中的工商銀行在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時也表示,中鋼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在工行的融資餘額佔中鋼集團全部金融機構融資餘額的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關融資均未違約。

  不過,張志祥表示,“今年以來,受國內宏觀經濟下行,鋼鐵市場持續低迷,銀行信貸政策緊縮等影響,公司面臨資金緊張的困難局面,存在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的情況。”

  今年6月份,中誠信評級曾出具了一份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的跟蹤評級報告,中鋼集團作為擔保人,也在報告中被提及,“2013年中鋼集團資産負債率達93.87%,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04.74億元,利潤總額1.35億元。目前看來,中鋼集團資産負債率很高,經營面臨很大流動性風險。”中誠信評級由此得出結論:擔保主體資質下沉,無法為本期債券提供有力擔保。

  對於中鋼集團業務主體的中鋼股份,中誠信評級在報告仲介紹,作為中鋼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4年3月底,中鋼股份共獲得銀行授信額度877.17億元,其中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為204.21億元。

  市場上亦有傳言中鋼集團不會破産,並稱“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注資200億元。”對此,中鋼集團一高管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傳言純屬子虛烏有,“200億元的事不可能,這麼大的款項成立個新公司都夠了,國資委不可能給集團注資200億元,可能會給一點,但是不會給那麼多。”

  危機難解再換帥

  債務壓頂、經營不善的陰影籠罩下,中鋼集團迎來了四年內的第三次換帥。中鋼集團上述高管向中國證券報透露:“上週五,集團剛剛宣佈了新的領導班子,原總裁賈寶軍被國資委免職,原集團黨委書記兼股份公司總經理徐思偉接任賈寶軍的職務,原集團黨委常委兼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劉安棟接任徐思偉的職務。徐思偉現在是集團總裁、法人代表,兼股份公司董事長,劉安棟現在是集團黨委書記兼股份公司總經理。”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被國資委免職的賈寶軍已經到中航技進出口有限公司下屬公司任職。

  去年1月24日,國資委任命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副總裁徐思偉擔任中鋼集團黨委書記和副總裁,中鋼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賈寶軍的職務未變。賈寶軍是在2011年5月16日接任黃天文擔任中鋼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一職的。

  黃天文于2003年12月出任中國鋼鐵工貿集團公司(後改名為中鋼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2005年開始,在黃天文帶領下,中鋼進行了一系列並購重組,逐步構建起了“礦業、炭素、耐火、鐵合金、裝備製造”五大産業格局。但是,中鋼集團很快就陷入經營困境,黃天文受此影響黯然下課,中鋼集團也由此進入了人事動蕩期。

  去年徐思偉調任中鋼集團後,便有分析指出,調整之後,此前臨危受命卻未能帶領中鋼集團走出困境的賈寶軍在中鋼集團的實權將大減,或不再領導中鋼集團的日常運營。賈寶軍之所以留任股份公司董事長一職,是因為國資委不能直接繞過股份公司董事會對董事長進行任免。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下,再次調整領導班子的中鋼集團能否在徐思偉的帶領下有所起色,亦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於集團下一步的發展,新的領導班子上任之後肯定會進行相應的改革,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推出來具體的改革方案。”上述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快速擴張“後遺症”爆發

  中鋼集團之所以身陷貸款逾期傳言風波,主要還是源於其前幾年經歷快速擴張后爆發的“後遺症”——鋼鐵行業近幾年整體持續低迷,此前過快擴張的中鋼集團經營風險全面暴露。

  “除了不生産鋼鐵,其他鋼鐵行業的都做了,覆蓋面太大。”一位長期跟蹤中鋼集團的分析師如此形容公司的業務佈局。

  資料顯示,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公司共明確了五大業務方向,分別為礦産資源開發及加工、商貿物流及鋼材深加工、工程技術與裝備製造、冶金材料及相關新材料、金融服務與投資諮詢。在海外佈局上,公司分別在澳大利亞、南非等地建設了鐵礦、鉻礦資源基地。

  “現在整個鋼鐵行業陷入微利的局面,只要還在鋼鐵産業鏈上服務,不管是提供原材料還是提供設備,業務都會受到影響。”上述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鋼集團之所以有資金壓力,主要還是前幾年自身經營的原因,擴張過快、風險控制不當,埋下了一批隱患。

  不久前,山煤國際曾公告稱,下屬的進出口公司在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由於賣方中鋼國際澳門離岸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中鋼(新加坡)有限公司未按合同約定交付貨物,進出口公司已提起仲裁申請。兩項仲裁的申請金額分別為3631.9萬美元和567.1萬美元。

  如果説此次糾紛尚未有定論的話,那麼中鋼集團此前與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在合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早已被市場詬病。由於風險控制不力,中鋼集團為此背負了數十億元的財務包袱。

  不僅如此,中鋼集團在海外的佈局也面臨開採難題。“公司此前收購的中西部礦業,現在基本上不能開發,主要是基礎設施、港口鐵路不能建設到位。”有知情人士透露。

  “中鋼集團下屬一些企業的包袱比較重,經營沒有調整過來。以前形成的不良資産或者壞賬,現在隨著銀行貸款到期而爆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只是貿易這一塊業務面臨壓力,公司旗下很多實體企業也陷入困境。

  中鋼集團的財報也印證了公司經營所面臨的壓力。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鋼集團的資産總計1101.02億元,負債總計1033.52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93.87%。但從盈利能力看,2013年度中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04.74億元,利潤總額僅有1.35億元,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只有-3.65億元。

  (本報記者任曉對此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