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旅遊逆差將突破千億美元 有助貿易平衡

  • 發佈時間:2014-09-23 16:3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國慶黃金周馬上就要到了,可能很多人都在計劃出境旅遊。中國旅遊研究院昨天預測,今年國慶節黃金周旅遊接待人數、旅遊收入有望創下4.8億人次、2700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而出境遊增幅將大幅領跑入境遊增長。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2014年我國出入境旅遊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已成定局。

  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出境遊消費預計超過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7%。戴斌表示,今年全年出境旅遊人數預計將達到1.16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1550億美元。國人海外旅遊消費市場巨大,不僅體現在餐飲消費、 住宿消費、購物上,還包括文化體驗、移動支付消費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每人平均花費1368美元,相當於當年入境每人平均消費3倍左右。

  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把這種消費行為留在國內。對此,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葉檀認為:消費是不可能強行留在國內的,可以通過整頓旅遊市場秩序 培育國內市場,同時提高國內消費品的品質。

  葉檀:消費行為是不可能強行留在國內的,市場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那麼我們這個旅遊,出境遊主要是兩塊。第一塊是自然資源,那第二塊是購買一些消費品和奢侈品。這兩塊主要是在國外,那你就是強行留在國內,它會通過代購這些方式把他的錢仍然流往國外。所以,市場最好不要試圖採用一些行政的手段、阻攔的手段去做,要培育市場的話唯一的方法你把旅遊市場,旅遊市場的秩序做活人文景觀做好,其次是我們消費品的品質提升,可以有品牌,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路子的。

  對於我國出入境旅遊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還有觀點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出入境旅遊逆差的背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要綜合看待這一歷史進程。

  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通常貨幣國際化要完成貨幣完全可自由兌換,而人民幣在尚未完全放開情況下走向國際市場。因此跨境消費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居民在海外旅遊、購物等,使人民幣兌換使用國際化。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我國旅遊貿易收入逆轉。這一時期人民幣國際化則全面加速。趙錫軍表示,跨境消費的貢獻份額較低,但增長速度非常快。

  還有觀點認為,在我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旅遊貿易逆差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全球貿易特別是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間的一種“再平衡”。而人民幣國際化加快、中國全球影響力擴大則成為一種“非貨幣收益”。

  但葉檀認為,理論上這樣説是對的,但是1000億美元的總量還是太小了,這方面的作用很有限。

  葉檀:從理論上是這樣子的,因為我們一方面此前出口所賺的外匯,尤其是美元比較多,所以我們通過消費的方式把這部分錢轉移到歐美去,其實是一種轉移的方式,但是這個效果不要過於樂觀,因為一方面我們的量太少,千億左右的量是不足以平衡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説它在做的過程當中,有的有可能直接是美元或者是其他的途徑,未必可以起到這樣的平衡作用,所以國人在海外消費能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能夠促進全球的資金市場平衡,理論上來説是這樣子,但是畢竟水跟大海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近年來我國旅遊貿易逆差不斷增長,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多次向全球旅遊界闡明:中國政府鼓勵出境旅遊的政策不會動搖。對於我國出入境旅遊貿易逆差將突破1000億美元,我們的觀點是我們既要鼓勵出境旅遊,同時要大力建設和規範國內旅遊市場,促進旅遊産業健康繁榮發展。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對於我國近年來居民出境旅遊消費快速增長的原因,您怎麼分析?

  劉思敏:實際上這個改革開放的最大成果,就是這麼多年我們的旅遊消費,因為改革開放以後才有現代旅遊業的興起,那麼隨著二十多年的旅遊業發展之後,國內旅遊它首先起來,然後國內旅遊的高端的部分,中高端的部分他們的需求也不斷的提升,這是跟我們精神文化水準的這種提高,可以説是正相關的。

  經濟之聲:我們文化水準的提高是正相關的,但是現在有人在擔心出入境旅遊出現了貿易逆差,而且這個貿易逆差在不斷的擴大,今年很有可能會突破100億美元,所以有觀點就認為,應該把這種消費行為留在國內。而我們剛剛採訪的評論員葉檀女士認為,這個消費它是一種市場行為,強留是留不住的,重要的是做好國內旅遊市場的規範和建設。您的觀點?

  劉思敏:我同意她的説法,就是説我們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靠行政的手段去干預市場的話是非常不明智的,而且是留不住的。因為它本身是兩種消費,消費的訴求和能不能滿足它這個實際上差別是比較大的,所以説半句我不太同意,就是説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它彼此有一部分是屬於有可以相互替代性的。應該換句話説有一部分是被擠出的,比如説我們去海島旅遊,我們的海洋島本來挺好的,那個也不錯,但是它的價格反倒非常貴,那麼東南亞比它還便宜,那麼這部分就溢出了,溢出之後,那麼實際上它是可以替代。也就是説如果海南島旅遊的産品開發非常到位的話,服務品質又比較高的話,那去東南亞有相當一部分的客流就可能不必要出去了,就這部分實際上它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像去歐洲旅遊的話包括剛才她講到的買奢侈品這些東西的話,國內是沒有的,或者是通過代購來彌補,那在國內的話,實際上是不可能有來替代它。所以它該出去還得出去,國內做得再好,埃菲爾鐵塔你沒有、埃及金字塔你沒有,印度泰姬陵你看不到,那怎麼可能呢?所以它實際上不是替代的關係。

  經濟之聲:有一部分是可以替代的,但是有一部分是替代不了的。也有有觀點認為,我國出境遊快速增長的背後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升。同時從貿易的角度説,增長迅速的旅遊貿易逆差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全球貿易特別是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間的一種“再平衡”。從這種角度上講,我們也要繼續鼓勵出境遊,對這種分析,您是否認同?

  劉思敏:這個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我一貫的觀點。1000億這個量上還是小的,但是關鍵這個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雖然量上小的話,它這個方向和實際是有作用的。我們過去誤認為我們的貿易平衡一定要按行業來平衡這種荒謬的,所有的貿易平衡都應該講究的是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那個平衡。但是你要知道我們曾經很難想像的就是説,我們那麼多年實際上對入境旅遊是大力鼓勵的,但是對出境旅遊我們是屬於控制發展的,用規範發展、制度發展這些措施來控制發展的。

  其實因為貿易平衡是一個所有的事情,所以絕對不能按行業、按省,基本的按地區,就是我們省一級的行政區也不能按行業來平衡。所以説那麼旅遊業它1000億的話對於我們的貿易平衡它是有幫助的,所以説這個方向應該堅定不移。而且也不是説你把出境旅遊控制了以後,然後你的入境旅遊就能提升,實際上跟我們的市場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入境為什麼下降呢?實際上就是説我們離歐美這些消費能力很強的國家客源地比較遠,然後我們周邊像泰國這些我們中國人去的很多,但是泰國人來中國是很少的,這個是沒法平衡的。而跟日本它還有一些現在政治上的一些關係,這也導致周邊市場實際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