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企太古紮根中國近百年:民眾多半隻知産方糖

  • 發佈時間:2014-09-23 11:12:36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劉永剛  責任編輯:王斌

  只做實業,不碰“資本”,不做“電商”。有著近200年曆史的太古喜歡賺慢錢。他篤信,堅持長期理念同樣能實現短期利潤,甚至超額利潤。

  另類的“太古係”

  當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都被一家立志做102年企業的電商阿裏赴美上市而興奮不已之時,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另一家成立近200年的英國企業,看其如何在中國內地賺“慢錢”。

  34年前,史樂山以培訓生的身份進入香港太古集團(下稱“太古”)時,這家公司已經在中國紮根近百年。

  6個月前,史樂山被委任為太古第35任主席。“我很幸運,在正確的時間呆在了正確的地方,能夠親身感受太古的發展。”9月15日下午,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的史樂山出現在北京三里屯瑜舍酒店,這是他被委任太古主席以來首次接受內地媒體的採訪。

p36

隱秘商業巨子的發家史

  “三里屯太古裏?你直接説去三里屯蘋果店我就知道了。”在正式從“三里屯Village”更名為“三里屯太古裏”一年之後,北京的計程車司機仍對太古裏這個地名有些陌生。

  在外界看來,太古費了一番功夫,試圖提高這個由一棟棟獨立建築連起來的購物中心的知名度。但和計程車司機一樣,大多數內地民眾説到“太古”二字多半想起的是“方糖”。太古官網顯示,太古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即在香港成立了太古煉糖廠。1973年,太古煉糖廠集中生産方糖,成為市場上常見的方糖品牌。

  “其實太古已經快200歲了。”史樂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歷史上,太古與怡和、和記、會德豐曾被並稱為“香港四大洋行”。20世紀80年代前,這四家洋行的主人都是英國人,分屬於施懷雅家族、凱瑟克家族、祈德家族與馬登家族。

  此後,和記與會德豐先後被李嘉誠與包玉剛收購,怡和則在把註冊地遷往百慕大後,在香港的影響力逐漸式微。只有施懷雅家族的太古依舊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

  如今,太古旗下産業包括航運、航空、地産、交通運輸、冷藏、貿易及實業、海運、農業、零售……其中,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超過2000億港元。而太古係非上市公司的規模,連業內分析師也搞不清,有香港分析師表示:“龐大的太古係究竟多大,估計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説清楚。”

  在外界看來,太古更像一個隱秘的商業巨子。

  回溯到200年前,太古的創始人約翰·施懷雅是英國約克郡一個羊毛貿易商的後代。18世紀90年代,隨著美洲新大陸的崛起,英國的羊毛行業面臨著從美洲進口的廉價棉花帶來的競爭壓力,不少羊毛商人宣佈破産,約翰·施懷雅的祖父和父親也不例外。

  1816年,23歲的約翰·施懷雅在英格蘭西北部著名港口城市利物浦開了一家小小的紡織廠,經營羊毛紡織業務的同時,還在英國與西印度群島、美國之間做進出口貿易,生意不錯。1832年,公司名稱改為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今天太古在英國的母公司仍然叫這個名字。

  1847年,約翰·施懷雅去世。家族生意由其兩個兒子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和威廉·哈德遜·施懷雅打理。當時年僅22歲的撒繆爾很有經商天賦,接手公司短短數年,就成功地將家族生意國際化——在美國阿肯色州和澳大利亞墨爾本設立了分公司。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施懷雅父子公司的棉花貿易受到了沉重打擊。於是,施懷雅兄弟開始轉向對華貿易,做起了歐洲和遠東之間的茶葉、絲綢及紡織品的進出口生意。

  第一次到上海,撒繆爾就發現長江流域的航運業務很有發展前途——當時長江是西方商人與中國內陸通商的唯一通道。此後,施懷雅兄弟又在上海收購了瀕臨破産的布魯爾洋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巴特菲爾德與施懷雅公司”(中文名即為“太古洋行”)和太古輪船公司,並在19世紀後期,與輪船招商局等企業共同控制了當時中國的長江航運業。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開設分行。香港英殖民地的環境讓它如魚得水,太古很快成為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香港始終是太古最重要的業務地。

  約翰·撒繆爾·施懷雅極為看重中國市場。在他看來,雖然香港與上海都可成為溝通世界的紐帶,但香港只能輻射到南中國的兩廣,而上海則差不多可以覆蓋整個中國。去世前,他對兩個兒子説:“香港地方太小,家族事業的重點只能放在上海。”

  據説,“太古”這個中文名字也是撒繆爾取的。每到年節,中國人家喜歡在門上貼“大吉”二字,撒繆爾看到後,認為這兩個字肯定是中國人都喜歡的,於是決定將它作為公司的中文名字。沒想到,因為筆誤,“大吉”變成了“太古”,倒暗合了“規模龐大、歷史悠久”之意。

  不搞“資本運作”只做實業延伸

  或許是繼承了英國人家族低調、實幹的做事風格,在太古的商業史中,實業一直貫穿始終。在太古的商業史上,買賣股權的行為極為罕見,這與香港其他豪門家族的作風迥異,其他的豪門家族經常“高賣低買”,製造大量非經營性盈利。此外,太古的實際控制人施懷雅家族很低調,現在擔任太古集團非執行董事的施懷雅家族後人施銘倫,甚至都沒在網路上留下幾張照片。

  但是,從記者與太古接觸的第一天開始,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施懷雅家族通過太古成熟的組織架構打理中國業務的熟練與從容。

  在外界看來,太古總是給人一種遲緩、保守的印象,它的業務涵蓋廣,但卻與熱門的金融、網際網路、新媒體以及清潔科技領域絕緣。而即使在其擅長的業務方面,它也從不扮演兇猛的並購者。

  “這個問題很容易解釋。”在史樂山看來,這正是太古這家老牌企業能夠穿越漫長、動蕩時光的秘密:只做擅長的事。

  史樂山坦言,太古很少進入陌生領域。太古今天的龐大産業群,往往都是一環套一環衍生來的。當年,太古輪船公司的規模日益擴大時,它需要自設維修設施。由於香港是個優良的深水港,是理想的修船地點,因此太古于1900年在香港東區魚涌買下一塊地,興建太古船塢。

  1972年,原先位於魚涌的太古船塢關閉,太古與黃埔船塢聯合創辦香港聯合船塢有限公司,投資2.5億港元,轉而在位於新界的青衣興建了新型現代化造船廠。彼時,香港的地産業逐漸興盛,太古船塢舊址上的大片土地就成了集團發展房地産業的現成資源。

  正是這種穩健的步伐,讓太古的業務擴張顯得緩慢。

  “當我們沒有人對資本市場有深入了解的時候,我們當然不會涉及,太古只做已經證明有充分的技術可以做好的業務。”史樂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在香港,太古地産已是第二大地産商;太古控股的國泰航空是全球按盈利額排名的第三大航空公司和最大的航空貨運商;在飲料業,它是可口可樂在內地三大灌裝商之一。

  

p37

  

1972年,太古關閉原先位於香港魚涌的太古船塢(左),投資2.5億港元,與黃埔船塢聯合創辦香港聯合船塢有限公司,在位於新界的青衣興建了新型現代化造船廠(右)。

  擅長商業地産,不碰電商

  至少在現在看來,太古在內地的地産項目是最為吸引人的。

  “只做長期投資是太古一向的傳統。所以我們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要看50年。”史樂山坦言。

  慢錢有慢錢的賺法,尤其在中國內地,這更需要太古中國團隊擁有洞見和膽識。

  相比于香港同行,太古這艘慢船進軍內地的步履緩慢得多,迄今為止包括已運營和在建的項目只有北京三里屯太古裏、北京頤堤港、廣州太古匯、上海大中裏、成都大慈寺和大連大連港6家,並且這也無一例外都是太古最擅長的綜合型的商業地産。

  步伐緩慢,業務單一,太古在中國這個飛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中看起來或許有些“另類”,但太古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在解釋太古之前為何不涉足內地住宅市場時,史樂山認為,住宅市場需要快速拿地,設計然後賣掉,整個週期非常短,太古並不太擅長這個領域。而對為何不在國內快速擴張持有型物業時,太古則認為,每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地理位置都需要考量,對商業地産最核心的堅持就是保持耐心,放眼長遠。

  但並不意味著太古在將來不涉及住宅項目。史樂山稱:“預計在2018年,大連大連港的項目將會是太古在中國內地首個帶有住宅的項目。”

  一直以來,太古的地産業務被認為是一個不溫不火的講述者。在中國內地,太古包含已落成及發展中的物業投資組合項目總計擁有97萬平方米。在這其中,三里屯太古裏已是發展最快的一個。廣州太古匯被譽為“十年磨一劍”,而2006年購入的上海大中裏項目預計要到2016年開盤,也耗費了10年時間。

  2011年,三里屯Village第一批租戶三年租約到期,續租率僅為10%。這是太古地産主動調整的結果,決策層已決定要去遴選“真正被認可的國際品牌”。

  太古地産重新對三里屯南區進行定位。除了自己合作過的品牌商之外,他們要求第三方服務公司向其推薦風格獨特,線上線下定位明確的租戶。2011年、2012年兩年時間中,至少有60家新租戶被引入其中,這些新租戶約佔到三里屯南區項目租戶數量的一半。在外界看來,太古地産的這一積極政策將三里屯的商業品質帶來了整體提高。更大投入是對動線(即顧客進入和離開建築物的路線)和建築進行改造和調整,這花掉太古地産5億港元。

  2013年5月,三里屯Village正式更名為“三里屯太古裏”,這已是它運營的第5個年。太古為何願意接受這樣長的一個週期?

  史樂山笑言:“要知道,我們最古老的股東施懷雅家族已經執掌公司快200年了。”

  在太古看來,任何一個項目都是為了與周圍建立起聯繫。彼此協調和交流是在信任累積之下逐步展開,太古工作人員甚至也會為附近街巷小店們提供一些關於經營和設計方面的建議。

  “我們相信,堅持長期理念可以幫助實現短期利潤,兩者並不矛盾。”史樂山坦言,“事實上,我們最終可以通過長期運營來獲得超額利潤。”

  從香港看來,太古地産的確做到了這一點。2013年,太古租金收入總額為96.76億元,比2012年的90.15億元,增長了6.61億元。

  雖然也看到銀泰百貨、萬達等國內知名商業地産公司紛紛宣佈進軍電商,但太古的地産業務依然拒絕跟隨。

  “我們的目的不是擁有一個巨大卻空曠的場地。”史樂山表示。他相信購物中心本意是在城市裏創造一個集購物和休閒娛樂的環境,讓人們能夠同家人、朋友出來走走,享受一段時光。”

  問答

  史樂山解讀太古管理經

  Q:您是如何管理太古這家“巨型”公司的?

  史樂山:太古的每個業務板塊都是獨立經營,都有自己的管理團隊,他們負責自己的業務研發,太古不搞中央統一管理,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充分調動管理層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Q:您在太古34年的職業生涯中,度過的最艱難的時光是什麼時候?

  史樂山:其實很難説,因為我曾經在太古很多不同的業務領域工作過, 每一個不同的業務部門都有自己的挑戰,不同的業務部門在不同的時期都經歷過一些困難。

  Q:在太古,什麼樣素質的人最受重視?

  史樂山:想清楚一件事,未來誰能領導這個企業,誰能抓住未來的機會,這些人就是你現在要培養的人才。

  Q:想對未來第36任太古主席説些什麼?

  史樂山:能夠持續經營200年的公司並不多,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如果讓我給他建議或者忠告的話,我會告訴他,你要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應該對太古的長期發展有好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