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A股為什麼留不住“阿里巴巴們”?

  • 發佈時間:2014-09-19 15: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進入“讀秒”階段的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大戲正吸引全球關注。這是阿裏之幸,卻是中國A股之痛。總市值已躋身全球資本市場前列的A股,仍難免本土優質上市資源流失的尷尬。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公佈的數據,其在美上市發行價確定為每股68美元,通過出售新股和股東減持的股票,以及賦予承銷商超額配售的股票,最高募集250.32億美元,將成為美國證券史上規模最大IPO(首次公開募股)。

  對於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境況,中國A股尷尬已久。過去的十幾年中,騰訊、百度、新浪、京東商城等大批本土新興技術類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海外上市。國內研究機構天鷹資本新近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白皮書》顯示,2014年上半年有52家中企實現海外上市,共融資605.84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融資額為11.88億元,遠高於上半年A股上市6.79億元的平均融資額。

  對此,東莞證券電腦行業分析師楊鑫林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IPO排隊、發行審核過於被動等因素外,對於阿里巴巴等部分國內網際網路企業而言,股權結構特別是外資背景是其在A股上市的重大障礙之一。

  國內現行證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公司法則將調整對象明確設定為“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註冊于海外的阿里巴巴,不得不因其外資企業的身份與A股市場失之交臂。”楊鑫林説。

  楊鑫林指出,為了保證管理層以少量資本實現對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採取了成熟市場較為普遍的二元制股權結構。這種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架構,也為強調同股同權的A股所不容。

  德邦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海東對此亦持相同意見。張海東還指出,財務門檻亦是許多國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的重要原因。“畢竟並不是所有擬上市公司都有阿里巴巴那樣漂亮的財務報表。”

  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想要在A股主機板上市,發行人需滿足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等條件。

  即使是在條件相對寬鬆的創業板,發行人亦須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一期末凈資産不少於2000萬元。

  “對於絕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而言,上述條件顯得過於苛刻。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初創期或者高速擴張期往往都是虧損的。即使是今年5月份已經成功在美國上市的京東,其二季度仍然虧損。”張海東説。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亦表贊同。董登新認為,目前A股的IPO標準,無論是主機板的還是創業板的,都是傳統的工業版本的IPO標準,是按照工業企業的標準來設定相應門檻,顯然已經過時,無法滿足包括網際網路企業在內的一些新興企業、新興業態的上市需求,亟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全國兩會以來,放寬針對未盈利高新技術、網際網路公司的上市條件,已經成為證監會的研究重點之一。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上周表示,證監會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對於允許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創新企業在股轉系統掛牌一年後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問題,證監會正抓緊進行研究,力爭儘快推出,涉及部門規章修訂的,依法定程式進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