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聯網應用如何尋找買方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15 16: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三次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領導小組協調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到,物聯網的內涵和外延與德國工業4.0基本一致,工業4.0是未來工業的第四次革命;對於中國來説,實現工業4.0非常重要,同樣實現物聯網的發展也非常重要,要持之以恒。

  現在,我們看到物聯網並沒有像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那樣有非常突出、明顯的應用,也沒有生出代表性的大企業。但是在部分行業領域,企業採用物聯網技術的積極性正在提高,市場正在走向閉環。

  落地方向一:工業4.0

  工業4.0的核心是構建資訊物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和網際網路實現物與物、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的數據資訊交流、交互,建立智慧工廠,實現智慧生産。賽迪智庫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所所長安暉認為,物聯網是工業4.0的重要技術基礎。在工業製造領域,從工業3.0的自動化走向工業4.0的智慧化、機器對機器的智慧互操作,物聯網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麼,物聯網在中國製造業中的應用如何?

  在天奇自動化工程公司車間裏,《中國電子報》記者看到了兩條生産線,一條是汽車整車組裝生産線,另一條是汽車部件抓取裝配線。在生産線的一旁,《中國電子報》記者還看到了電腦螢幕上顯示的裝配線運轉實時三維圖,能隨時獲取生産線運動軌跡數據。其總經理楊雷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這個車間裏的生産線就是公司研發的基於物聯網應用技術的數字化汽車裝配生産線。該生産線利用超高頻RFID標簽採集生産流程數據,實現生産流程數據採集,構建了生産現場映射資訊平臺和智慧狀態分析平臺,還能提供遠端的設備維護和故障預診斷服務,這其中用到了物聯網技術、雲計算、大數據分析。

  楊雷將這條生産線稱之為為汽車廠提供汽車裝配生産線全生命週期服務,是和西門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的、目前國內唯一能實現汽車裝配全生命週期數據採集和運用的項目,在國內領先,甚至在國際也是領先。不過,《中國電子報》記者也了解到,該生産線現在還在研發階段,計劃明年投入市場。

  這條生産線的技術水準如何?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黃磊都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汽車裝配線上的物聯網應用已經很成熟,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該技術,只不過應用在局部裝配線上,沒有大規模普及。余曉暉解釋,沒有普及的原因包括技術、標準、成本、與生産流程結合等難點,但是這個項目符合當前資訊化、自動化、網路化與工業結合更加深入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是工業4.0的一部分,發展方向是沒有錯的。

  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新霞認為,數字化項目是工業4.0非常典型的應用,生産過程的資訊化和智慧化不僅僅能改進生産過程,還能提升經濟效益。

  落地方向二:個人消費

  除了在製造行業裏應用,物聯網在個人消費領域也有進展。新日電動車公司歷時2年多時間,研發出全國第一輛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全數字化車聯網電動車,其辦公室主任陳開亞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這種車聯網電動自行車可以實時採集和檢測車輛狀況,如果發生故障,可以第一時間報警,還能通過連接手機的APP了解車況。該公司某工程師特別向記者介紹這套系統的優勢是能幫助專賣店更好地完成維修工作。另外,電動自行車上還有基於GPS衛星定位的防盜系統,可通過手機實時查詢車輛位置、行駛軌跡。如果車輛被盜,該系統可協助警方快速找回失竊車輛。

  在王新霞看來,電動自行車的車聯網技術實現比汽車容易得多,因為汽車各部件的數據很多掌握在原廠手裏,而電動自行車是自己研發的,獲取數據不是問題。電動自行車被盜的可能性又高,所以用物聯網技術防止被盜,市場應用前景會相當不錯。難就難在GPS定位在室內並不精準,有待改善。

  關於商業模式,陳開亞介紹,開發這些物聯網技術增加的成本並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電動自行車的售價不變。防盜系統中,消費者增加的成本只是需購買一個車載SIM卡,並每個月向移動公司支付5元的流量費。

  黃磊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如果車的零部件都加上感測器,外加車載故障檢測系統、智慧鑰匙,廠商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應該比較困難。不過這個思路沒有問題,它模倣的是汽車車聯網的概念,並依託自己的産業來推行,再加上運用性價比比較高的推銷手段,市場應用會比較有希望。

  突破障礙尋找便捷之路

  物聯網的發展,有人説慢,也有人説快。余曉暉認為,説快,是在物聯網産品研發上進展快;説慢,是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比較慢。全世界都沒有出現大型的物聯網企業,這和物聯網所處階段有關,因為它還處在初級階段。

  王新霞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其實市場上並不缺乏物聯網技術方案,相當多的方案已經非常成熟,但是購買的企業並不多,這就好比資訊化改造項目,如果是企業自身內部想進行資訊化改造,就比較容易推行,但是如果從外部向內部推資訊化,就很難。

  黃磊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出現跨行業、規模巨大的物聯網企業,是因為泛在物聯網的解決方案還沒有市場,這和我國國情相關,就像企業資訊化在中國難以推進一樣,很多企業的領導人思維停留在工業製造層面,認為資訊化是輔助生産,只要夠用就行。特別是國有企業的領導人,還要考慮社會責任和就業問題,而資訊化將直接導致簡單勞動力下崗。物聯網的買方市場不積極,意味著賣方市場將承擔更多壓力,一要考慮性價比,二是在還沒有形成閉環的階段,應用者必須自己經營這個方案,付出學習成本和更大的推廣成本。

  所以,我們看到的天奇公司物聯網生産線是和西門子合作的,直接引入了德國先進的工業軟體技術,也看到新日電動自行車的車聯網技術,其實是汽車車聯網技術的模倣。這兩項應用的共同點都是技術實現難度不大,企業投入相對不高,但是落地卻更有希望,更符合當下物聯網的特徵。

  苗圩指出:“前兩次工業革命,我國都積貧積弱,錯過了機會。慶倖的是,2010年中國又重新奪回世界製造第一大國的位置,但是中國還不是工業強國,所以抓好物聯網的應用恰逢其時,我們要有這種意識,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