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審批改備案 “草根創業”或成經濟發動機
- 發佈時間:2014-09-15 16:09: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在日前舉行的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引起廣泛關注。專家指出,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鼓勵創新的措施已開始發酵,未來的創業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也將隨之換代升級。
新企業增長呈井噴式
新註冊企業數通常是反映一國創新動力與創業熱情的重要指標,它的增長往往預示著經濟體活力的增強。據統計,今年1—8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帶動了千萬人以上的就業。
另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最新發佈的《全國市場主體發展報告》顯示,今年1—7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 707.09萬戶,同比增加96.87萬戶,增長 15.87%;註冊資本(金)11.12萬億元,同比增加4.77萬億元,增長75.06%。新註冊企業特徵明顯:從結構上看,第三産業增長強勁,僅7月份同比增長就達66.42%;從行業上看,高新技術、文化娛樂及科學技術服務業增長明顯;從性質上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增加最多。
專家認為,新註冊企業出現井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兆頭”。“從統計數據不難看出,新註冊企業呈現‘三多’格局,即小微企業多、服務性企業多、民營企業多。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且還能使我國經濟的所有制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對本報記者表示。
鼓勵創業打出組合拳
曾幾何時,“國考者眾”與“創業者寡”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結。而如今,情況正在悄然改變,草根創業正在神州大地上興起。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個體工商戶達4702.22 萬戶,同比增長 11.33%,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19.29萬戶,同比增長39.28%。
專家指出,這種變化正是政府為鼓勵創業打出的“組合拳”發揮了效力。“近年來,政府為鼓勵草根創業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首先,下放、取消了數百項行政審批權,讓政府的手從不該管的地方收回去,減少了對創業者不必要的干擾。其次,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成立企業的門檻,這就有利於那些有專利、有技術、有想法的人創業、創新。最後,當政府的手收回去,市場之手便在要素配置上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從而讓創業者享受到更為公平的機會與更為寬鬆的市場環境。”張永軍説。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我們一方面要拿出完整的“權力清單”,弄清政府應該幹什麼,即“法無授權不可為”;另一方面,要給出“負面清單”,要讓企業明瞭不該幹什麼,即“法無禁止皆可為”。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表述是對鼓勵草根創業諸多具體措施的高度概括。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小川説:“目前來看,政府從多個方面鼓勵、支援自主創業,措施十分具體。比如,行政審批手續比過去明顯簡化;稅收給予政策傾斜,創業起步階段可以減稅、免稅;政府為創業者提供場地及辦公地點;財政支援下的創業基金提供優惠貸款甚至直接提供啟動資金等。”
政府鼓勵扶持莫缺位
隨著“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專家建議,政府應創新管理方式,對草根創業的鼓勵與扶持也應有更豐富的內涵,為促進草根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從而讓創業成為中國經濟的可靠發動機。
“政府鼓勵創業的措施還有一些值得完善。如,在扶持上,政府可以進一步規範服務程式,縮小地區間差距,讓創業者形成穩定的政策及制度預期;在對象上,政府應該加強對不同創業對象創業能力的甄別,讓有限的財政資源更多地配給到那些真正有技術、有經歷、懂市場的創業者或創業團隊手中,從而最大限度提高政府服務創業的實效;在體制機制上,可以考慮多成立一些政府出資、企業化運營的創業基金,以基金入股的形式支援創業者,如果創業成功,還可以實現國有資本增值,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服務新的創業者。”劉小川説。
體制內的草根創業者也不容忽視。張永軍建議,政府在鼓勵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應改變以行政職務、學術頭銜為科研資源分配依據的傳統模式,創新考評機制,讓這些單位的青年也能感受到政府鼓勵創業的政策,成為體制內的草根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