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一輪金融危機有無可能:專家意見明顯分歧

  • 發佈時間:2014-09-12 14:35: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上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6年後,當時作為危機“罪魁”的銀行業是否已經擺脫風險根源,能夠避免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這是在此間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吸引各界目光的議題,專家們的意見形成明顯分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銀行監管機構和政府沒有及時認識到銀行體系所面臨的風險。在意識到風險後,採取相關行動的速度過慢,應對措施的規模和深度也不夠,銀行體系的風險最終演變為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

  西太平洋銀行機構業務主管羅布·惠特菲爾德認為短期內不會發生新一輪金融危機。他指出,6年多來監管層和銀行自身針對風險根源做了很多工作。全球監管機構加強了配合和協調,資本充足率等要求令銀行資産負債表更加安全,監管層和銀行的風險意識也有提高。同時,就美國而言,銀行壓力測試表明整個金融體系的承壓能力和健全程度有了明顯提高。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希爾德持相同結論。他指出,真正的金融危機並不常見,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説短期內又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不是那麼大。而且,現在監管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在美國,應對大企業破産的政策在危機後也已出臺,相關監管工具已經做好部署。

  對於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和風險意識的提高,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特聘傑出研究員、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表示認同。他指出,中國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抵擋一些大的風波的彈藥比過去要儲備的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大家對風險十分敏感。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也高度重視。

  不過,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劉明康並未持否定態度。他指出,“我要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我們很難避免另外一場金融危機”。他的論據主要包括: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缺陷和隱患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還有很多國家高度依賴美元,陷入了“美元陷阱”;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後果和影響還沒有被徹底地了解;美國利率上升會導致大量的資本流出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金融産品仍暗含很多杠桿,不同地方還是可以看到“影子銀行”;各國監管層希望銀行間實現風險資訊共用,但銀行意願還是有限。

  劉明康指出,“現在的工具只能用於打過去的戰爭而不能打未來的戰爭。”

  貝萊德集團中國股票投資主管朱悅持中立態度。她認為,金融危機以來有改善的方面,也有仍然不足的地方。現在整個系統的風險大大低於危機前水準。各家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更穩定、更平衡,風險降低。不足的地方在於:新興市場包括中國房地産價格居高不下,這種狀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金融體系監管加強的同時,一些非銀行類的融資渠道仍然對監管提出很多挑戰;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會對經常項目賬戶帶來負面的影響。

  有趣的是,儘管參與“金融斷層線”分論壇的多數發言專家對危機爆發持否定或中立態度,但該場論壇的聽眾則有三分之二認為會爆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