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潮”來襲樓市回暖不積極
- 發佈時間:2014-09-10 15:35:53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今年的中國樓市是人們繞不開的話題,“拐點論”“崩盤論”“斑馬論”甚囂塵上,甚至連萬科集團的老總王石也忍不住擔心地表示“下一個倒下的該是我們萬科”了。不過,“大嘴”任志強一定不這麼認為,根據最新的北京基地價格,任志強認為樓價仍會上漲,“麵粉價格漲了這麼多,麵包價格能不漲嗎”?
那麼,各地政府經過採取多輪的救市政策,中國的樓市現狀到底如何?
各地掀起“鬆綁潮”
今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住建部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表示,由於各地樓市情況和市場需求不同,全國制定統一調控政策不利於房地産發展,各地可根據自身實際、結合中央宏觀政策,制定符合當地的政策,以維護市場穩定。
在隨後的幾個月中,各地紛紛掀起了一場“鬆綁潮”。濟南、蘇州、海口、西安、無錫、石家莊、杭州、徐州、溫州、寧波等城市紛紛出臺政策,對限購政策進行調整。截至目前,全國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三亞、南京和西寧8座城市尚未鬆綁。
但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鬆綁潮”背後,各地的樓市並無明顯的回暖趨勢。
根據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的數據,全國主要的54座城市,今年前8個月住宅合計成交152.3萬套,同比下滑23.2%。其中二線城市成交47.1萬套,同比跌幅最大,幅度達33.4%。一線城市則同比下滑25.5%。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的下滑幅度則較小,分別為15.3%和16.3%。
而在房價方面,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 “百城房價指數”顯示,8月,全國100座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這是繼5月首次下跌以來連續第4個月下跌。但與去年同期相比,8月新房平均價格上漲了3.15%,比7月4.72%的增速有所放緩。這是自2013年2月住房價格同比上升2.5%以來的最低增速。
長三角救市尺度被認為是“激進救市”
面對“鬆綁”後仍顯疲軟的市場態勢,各地政府也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銀行貸款難。
實際上,從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在16家上市銀行中,有15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由此導致16家銀行上半年平均凈利潤增速只有13.85%,較去年同期下滑2個百分點。市場預期,今年下半年,銀行控制信貸資産品質下滑的壓力較大,而房地産必然成為銀行業緊密盯防的領域之一。
對此,央行也出臺了相應政策,要求銀行為首次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優惠。
與此同時,在長三角,各地政府的救市尺度不斷放大,被外界認為是狂飆突進的“激進”救市。
近日,據網上所傳的杭州救市文件,自2014年8月1日~2015年1月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範圍內購買房産,並符合補貼標準的,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後,將給予購房款總額1.3%的購房補貼,單套房最高可獲得3萬元的補貼。
此外,余杭區將購房落戶的面積標準由之前的80平方米降低至60平方米,並將降低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的比例。在余杭區購買第二套住房,現有住房面積低於140平方米以下的,可以申請第二套住房公積金貸款,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
據《華夏時報》報道,余杭區建設局證實,確有這一措施,以降低購房落戶門檻。不過,該措施並未正式發佈,目前正在調研相關政策的可行性。如此看來,各地的救市尺度正在日益變大。
房企正在加速洗牌?
而在樓市疲軟的當下,各家房企的日子並不好過。7月底,10家標桿房企權益購地總金額為1322.27億元,僅相當於去年全年購地金額的4成。8月上旬,20大房企僅中海有一宗價值6.87億元的土地入賬。
告別地産的黃金十年,各家開發商開始覬覦多元化發展獲利,挖掘多元經營渠道。除了近期風頭正勁的恒大集團宣佈進軍糧油、乳業之外,萬達集團先後佈局兒童産業和電子商務,籌建兒童醫院。綠地集團則大手筆開展地鐵投資開發業務。
與此同時,被銀行間市場擋在門外許久的房地産企業日前又有了重新入場資格。不過,銀行間市場的發債主體一般要求有較高的資質,所以此次開閘的房地産商也僅限于上市房企。據悉,符合一定條件的上市房地産企業可以發行中期票據,而積極參與棚改的房企將受政策傾斜。在分析人士看來,若房企在銀行間市場重啟開閘則意味著房地産新一輪的寬鬆政策開啟。
新增房地産商在銀行間市場的融資渠道,對於危機中的房地産商猶如一根救命稻草,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它會加速房地産行業洗牌。
這一觀點並非聳人聽聞。在房企最傳統的融資渠道中,銀行貸款依舊佔據相當大的比重。而在市場分化下,有限的貸款資源向主流房企進一步傾斜。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收緊房地産類貸款,銷售規模較小以及主要佈局在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已經被銀行擋在門外。“未來房地産業的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會從幾萬家變成幾千家甚至幾百家。”歌斐資産創始合夥人、總裁殷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