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元降息對華影響不大 市場熱錢會增加

  • 發佈時間:2014-09-08 21:40:3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疲軟許久的歐洲經濟再被注入一針“強心劑”。歐洲央行日前意外宣佈下調其所有利率,同時宣佈將歐洲版的量化寬鬆提上日程,此舉導致了歐元進入2013年中期以來的最低水準。由於中歐經濟體量巨大,歐元區貶值刺激經濟的舉動給中國市場帶來一定擔憂。專家指出,不必過於誇大歐元降息的影響,長期看歐洲經濟的恢復有利於國內出口需求的提振,中國的貨幣政策仍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堅持以改革紅利的釋放為最主要的經濟動力。

  歐元降息再打強心針

  日前,歐洲央行意外宣佈下調其所有利率,將主要再融資利率由0.15%調低至0.05%,還把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由負0.1%再降至負0.2%,同時該行行長德拉基也實踐了早前的承諾,將歐洲版QE(量化寬鬆政策)提上了日程,宣佈從10月開始將購買歐元區銀行發行的資産支援證券(ABS)和擔保債券。

  這一劑強心針令全球市場驚訝。利率決議公佈後,歐元不出意外地迎來暴跌,歐元/美元暴跌至1.29,首度突破1.30關口,創下14個月新低。分析人士指出,歐元降息或許並沒有“到底”,由於全球借貸成本的利差,歐元創紀錄低點的利率可能會進一步鞏固歐元作為融資貨幣的地位,逼迫資金因為歐元資助利差交易而離開歐元區,有利於歐元區避開通縮,重振競爭力。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如今歐元可以説處於“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階段,金融危機的基本走勢隨美國,但是整體的復蘇情況卻不如美國。“目前降息和債權購買計劃實際上還是量化寬鬆的性質,對於刺激歐洲經濟會有一定幫助,但是效果多大很難做出評估。”董登新表示。

  中國應對衝擊空間較大

  歐元區的大幅寬鬆政策無疑會産生不可忽視的外溢影響,尤其是對於一直面臨較大升值壓力的人民幣而言短期並不算是好消息。歐洲央行消息宣佈後,人民幣兌歐元中間價大幅跳升1291個基點至7.9784。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也就歐洲央行最新寬鬆貨幣政策發聲,希望歐盟能夠採取負責任的、正確的貨幣政策。

  市場對於歐元降息最大的擔心莫過於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受衝擊,以及匯率貶值所帶來的外匯儲備縮水等問題。有分析人士稱,外部政策變動對新興市場的衝擊程度,更多取決於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不同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有所區別。中國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基本面情況較好,應對衝擊的政策儲備也更為豐富,騰挪空間相對較大。

  “應該説歐元此次降息還是象徵意義更多一些。歐洲央行此舉表明他們對目前這种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壓力還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希望通過降息來促進經濟增長、擺脫下行困擾。不用誇大它的意義,這項政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針對中國的。由於歐洲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下一步如果實行歐洲版QE的話,人民幣確實有被動升值的壓力,但是歐洲如果能夠刺激經濟回升,也有利於歐洲與中國的合作增多、對中國産品的需求增加,所以不會對中國的經濟有明顯的影響。市場不必過度解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貨幣政策不跟風

  儘管由於匯率制度的原因,國內的貨幣政策仍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政策變動的影響,但央行此前也又一次強調,將會通過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等方式進行“定向刺激”。董登新表示,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方向還是非常明確的,並不適合大面積降準降息。在不拒絕貨幣供給總量增長的前提下,會對過去過快的貨幣投放有所抑制,把更多精力放到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工作上來。

  “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擴開放,這幾個方面統籌好。”徐洪才表示。他認為,上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表明“微刺激”已經有了一定效果,但是恢復的基礎還是比較脆弱,提振內需仍是我們下一步宏觀經濟的重點。

  “整體來看,全球經濟經過6年的調整已有向好的趨勢。我們此前産能過剩導致的製造業投資下滑是明顯的,僅靠基礎設施投資增加難以遏制整個經濟下行壓力。因此當前央行採取的定向降準等措施是理性的選擇,釋放改革紅利仍然是下一步經濟提振的最大動力。這也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須有針對性地精準發力,以靶向方式來實施宏觀調控。尤其是要創新金融政策,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棚戶區改造等保證資金的支援能夠到位。”徐洪才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