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兌付違約的六個苗頭
- 發佈時間:2014-08-11 15:41: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謝淩宇
Q1:最近聽消息説,信託業高風險資産超過700億,能源和礦産類項目居多。有三家大公司風險資産高於凈資産,7家超過了凈資産50%。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公司的兌付岌岌可危?這些公司的産品,也不要再碰了?
Q2:信託産品投資的項目,一旦出現哪些苗頭,就需要重點關注其兌付風險?對個人投資者來説,有什麼建議嗎?
吳慶斌(中泰信託董事長)
A1:不應這樣簡單來認識。
首先,信託項目的風險統計採取了相對嚴格的口徑;也就是説,將出現一些風險因素的項目、運作中情況出現一些變化的項目乃至辦理過信託期限延期的項目,統統納入風險項目統計。從實際看,其中大部分最終不會發生兌付問題。
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向銀監會上報的風險資産9個多億,都是單一信託,其中8個億是我們公司過去股東委託我們向指定主體的融資,我們公司僅承擔事務管理職責。這8個億不存在任何兌付問題,我們按最嚴格的口徑向監管部門進行了報送。
可以説,這些項目都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在行業中,我估計像我們公司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其次,信託公司對每款産品都有嚴格的風控措施,比如鎖定估值充足的抵押物,或要求融資方必須搭配擔保機構作為第二還款來源。
第三,信託財産依法分別管理,分別記賬。一個信託項目即使存在風險,也並不會累及其他項目。因此,你更應充分注重的是具體信託項目的資質和增信措施。我個人倒是覺得,看不到的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A2:我個人覺得要從六個方面重點切入。
第一,你必須了解信託融資項目的實際控制人,時時通過報紙網路了解他是否會突然“跑路”。
第二,你可以打聽信託融資項目方是否存在大量的短期民間借貸。這可能會折射企業資金鏈是否吃緊。
第三,信託融資項目方的投産項目,是否産能過剩?如果投産項目的産品因此賣不掉,信託産品自然承受不小的兌付壓力。
第四,你還需要通過媒體、微網志微信、BBS等各種渠道,了解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融資能力及在金融業的口碑,能否從銀行募得足額貸款兌付信託産品本金利息。
第五,密切關注一下信託融資項目近期是否存在負面報道,通常銀行會對這類存在負面輿論的企業收緊貸款政策。
第六,我不建議你去投資掛鉤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産信託融資項目,這類市場有些已供大於求,信託融資償付風險較高。
陳植(本報金融觀察員)
A1:近期,我與多位信託業朋友聊天,發現他們都認為能源、礦産類信託融資項目最容易“突然死亡”。
因為多數能源、礦産類信託融資項目都是2010-2011年發行,當時全球煤炭、有色金屬價格處於歷史高點附近。如今已大幅回落,加之産能過剩,這些礦企自身資金鏈一旦出問題,企業主就可能突然跑路。
不少信託公司現在也基本不再發行礦産、能源類信託産品,作為自我強化風險控制的新佈局。
你不要指望信託公司會對每單信託産品履行剛性兌付,因為這是信託公司自掏腰包給産品兌付風險。也許他們能承擔一兩個信託産品的剛性兌付,一旦這類産品持續增加,他們也自身難保。
A2:投資者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給信託公司打電話,時時了解信託産品融資方的運營狀況與財務數據,並做好錄音證據,一旦信託産品出現違約風險,就拿這些“證據”向公司問責。
個人投資者往往勢單力薄,不可能像信託公司時時了解跟蹤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資金鏈是否斷裂。向信託公司查詢舉證,也是投資者自我維權的一種方式。
同時,你也可以自己找出一些信託産品風險苗頭,一是到信託産品對應的房地産、礦産項目做實地考察,了解他們的銷售回款狀況;二是多看報紙網路,了解同行業同區域企業的最新經營動態,如果出現企業家跑路潮,就要留心自己信託産品對應的融資企業會不會有資金鏈斷裂風險;三是要向信託公司定期索取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財務數據,作為證據“打官司”。
現在我比較擔心,投資者在産品存續期間不主動了解信託融資項目方的具體經營進展,蒐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直到信託公司告知他們産品出現違約風險,才著急尋找解決方案,到時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