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貴金屬 > 黃金資訊 > 正文

字號:  

黃金不再是鮑爾森真愛 黃金祛魅説漸入人心

  • 發佈時間:2015-08-17 08:10: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黃金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從2001年的250美元/盎司,到2011年9月的1921美元/盎司,10年時間成就了黃金市場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牛市。而之後,黃金價格一路下挫,至目前的1112美元/盎司的水準。

  在下跌的過程中,相信黃金將會重新崛起的“信眾”們備受煎熬。

  從2009年9月到2013年4月中旬,大約三年半的時間裏,黃金跌去600美元/盎司,約為市值的1/3。尤為觸目驚心的是2013年4月13日和15日,黃金崩盤,跌去了13%,各大機構哀鴻遍野。此後,在黃金崩盤時刻入場抄底的中國大媽和印度大嬸一度以神勇的姿態對抗著華爾街空頭們擲出的“刀子”。最終抄底夢碎,叫苦不已。

  如果説抄底的中國大媽只是想趁機“撈一票”,那麼執著看多金價的鮑爾森對黃金則是真愛。

  根據今年年初美國證監會(SEC)備案文件,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鮑爾森管理的Paulson & Co。總共持有1020萬股SPDR黃金ETF,總價值11.6億美元,其黃金持倉份額已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不變。

  SPDR黃金ETF是全球最大黃金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鮑爾森是SPDR黃金ETF最大持有者。2013年第一季度,鮑爾森的95億美元Advantage Plus基金損失約30%。第二季度,鮑爾森曾經猛砍黃金持倉,降幅高達50%以上。隨後堅持看多金價。

  而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鮑爾森開始減持黃金,連這位捍衛金價的靈魂人物都黯然退場。金價真的要一跌到底了嗎?

  對於金價這場持續四年的浩浩蕩蕩的下跌,市場給出過兩種説法,一種是“祛魅説”,一種是“陰謀論”。

  “祛魅説”認為,黃金的下跌主要原因是其避險功能的喪失。歷史上,黃金的下跌和央行的政策不無關係,黃金在風險情緒上升的情況下是很容易獲益的。但在過去15年,在全球金融格局發生巨變的大背景下,黃金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過去幾年黃金對風險環境的積極反應程度不斷地下降,黃金不再是避險的天堂,投資熱潮也逐漸消退。黃金的祛魅時代已經來臨,黃金或許回歸其作為普通的商品時代,未來基本面的供需將成為主導價格的更加重要的因素。索羅斯稱其為“終極泡沫”的黃金泡沫已經破裂。

  在黃金的下跌形成更明顯的趨勢之前,陰謀論的説法也頗得人心。Ross Norman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黃金價格分析師之一,根據他還原的2013年4月12日黃金暴跌的情形,當日集中拋售的400多噸黃金價值高達約200億美元,但由於期貨杠桿的存在,實際只需要10億美元左右即可完成。

  目前來看,似乎第一種説法更能站得住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