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 發佈時間:2016-01-05 07:41:29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這幾天菜導在梳理總結2015年的一些經濟、金融的重大事件,總體有一個感覺,就是經濟形勢差的時候,越是容易沉渣氾濫,渾水摸魚、魚龍混雜的事情會更多,加上當下網際網路金融成了一個熱門風口,國家監管政策滯後,這就讓騙子更有機可乘。回顧2015年,菜導綜合各大媒體報道,梳理了10大金融騙局,大家看完記得提醒身邊的朋友。

  Top10、假銀行

  騙局:山東一個農民為了來錢快,竟然自己開了一家“中國建設銀行”。各種設備、標識、工裝一應俱全,足可以假亂真。結果只吸收了4萬存款就被查封了,因為這個銀行只收錢不取錢。

  此外,還有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的假銀行,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現在真正的民營銀行只有5家,包括微眾銀行(騰訊)、華瑞銀行(均瑤集團)、金城銀行(正泰集團)、溫商銀行(天津華北集團)、網商銀行(阿里巴巴),其他都是假的。

  騙術:以假亂真!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9、銀行理財飛單

  騙局:銀行飛單,即銀行員工被投資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與其他投資公司“勾結”,以銀行的名義出售投資公司的理財産品,並過分誇大收益加以矇騙,導致投資者上當。幾個月前,多位市民稱在農業銀行北京通州支行次渠分理處客戶經理李某處購買理財産品,但到期後本金與收益均未兌現,共涉及17人2248萬元,這就是典型的銀行飛單案件。

  到銀行購買理財産品,被很多投資者視為非常安全的理財方式,但如果不仔細核對,很可能買到的就不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産品。今年7月,廣發銀行也發生“飛單”案件,客戶劉女士等5人在廣發銀行北京某支行員工推薦下購買了一款年收益達11%的私募基金産品,一年兌付期到後卻沒收到承諾的本金與利息,共計有767萬元投資額。

  騙術:內外勾結,借高收益行騙!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8、高額貼息存款詐騙

  騙局:一年多前,16位來自蕭山、杭州、寧波等地的存款人,把高達2.88億元鉅額資金存入中國

  事情是這樣的,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魏某,先以高額貼息的方式,比如在享受正常銀行定期利率的基礎上,再分別貼息3.5%和4.4%不等,吸引浙江等地儲戶到東鄉縣工行存款3.12億元。然後勾結銀行高官騙貸。多個資金仲介人從中層層拿到數額不等的佣金,遠高於存款人的貼息幅度。魏某組織有關人員偽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額存單,再以假存單作質押,向銀行騙得鉅額貸款。

  目前警方已抓捕了一批涉案主要人員,包括銀行負責人、客戶經理和貸款企業法人代表魏某及參與偽造單證的相關人員等。涉案資金已經被凍結,凍結時間從2015年9月26日起至2016年3月25日。警方表示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存款資金來源合法正當,經調查核實將逐步解凍存款。

  騙術:異地高息攬儲詐騙!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7、“新四板”原始股

  騙局:一些打著已登陸“四板”(地方股轉系統)的公司,聲稱在未來兩三年後,可從區域股交中心“轉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鼓吹其發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漲潛力,吸引投資者購買。在“無股權不富”的投資概念衝擊下,一場場原始股售賣大戲開始集中上演。

  12月11日,證監會官網發文稱,個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少數掛牌企業(大部分為跨區域掛牌的企業),宣稱已經或者即將在區域性股權市場“上市”,向社會公眾發售或轉讓“原始股”,還承諾固定收益,其行為涉嫌違法。報道得比較多的是上海優索環保和河南幾家公司,都是在登錄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後,開始售賣原始股,隨後人去樓空。

  騙術:售賣原始股,投資者誤以為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是上交所而上當。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6、金賽銀事件

  騙局:2015年9月底,位於北京

  金賽銀用了這些花招哄騙投資者的信任。一是裝門面,其在深圳租了一個非常高檔豪華的會所,給投資人 以“高大上”的形象。二是傍官員,打著政府項目名義進行推銷。三是以平安保險擔保的幌子,投資者爆料稱有200多名平安保險的業務員參與其中,很多投資者以為是平安保險的産品才買的。四是吹掛牌,不懂的人還以為有多牛,實際上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門檻極低,比新三板差了很多,更別提創業板和主機板相比。

  騙術:利用虛假名義為其背書騙取投資人信任!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5、民間借貸

  騙局:以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的回報為幌子,投資者一開始投入的幾萬後,嘗“甜頭”便追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最終借款人逃跑、企業倒閉。比較出名的有四川匯通擔保事件和河北融投事件。

  匯通擔保註冊資本9億元,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註冊資本最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擔保專業公司之一。偽造大量借款項目,註冊上百家空殼公司,通過數十家投資理財公司從民間籌資。最後資金鏈斷裂,高管潛逃出境,涉案金額在100億左右。

  河北融投則曾經國內第二大、河北省最大的擔保公司,其違約事件涉及面極廣,眾多銀行、信託、民間借貸、資産管理機構牽涉其中,涉及資金可能達數百億。

  騙術:高息行騙!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4、3M互助金融

  騙局:MMM互助金融來自俄羅斯,創始人謝爾蓋·馬伕羅季在上世紀90年代初聲名鵲起,有數百萬計的俄羅斯人曾參與其建起來的MMM金融金字塔,但該項目僅存3年時間並於1997年崩潰,其因詐騙罪坐牢4.5年,出獄後繼續行騙。2013年MMM互助金融登陸印度,但沒來得及施展身手,便被印度護法機構起獲。其團隊被多個國家指控為詐騙團夥,騙完俄羅斯、印度後,騙至中國。

  投資人先作為“提供幫助者”給“尋求幫助者”提供資金,就可獲得系統內部貨幣。15天后,投資人再以“尋求幫助者”的身份,與新的“提供幫助者”配對,賣出內部貨幣。月息30%,通過發展下線來維持,許諾高回報和高抽成。這其實是一個沒有經政府核準的公司組織,只有一個複雜無比的網站,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12月25日該平臺發佈公告稱:目前將取消所有的提現申請。

  騙術:被騙者同時也是行騙者,利用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接的不是最後一棒的貪婪心態。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3、泛亞貴金屬事件

  騙局:泛亞全稱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號稱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還是國內客戶資産管理規模最大的現貨交易所,2011年在雲南昆明成立,董事長叫單九良。四年間,泛亞迅速擴張,推出一個叫“日金寶”的活期理財産品,宣傳中,該産品“保本保息,資金隨進隨出”,吸納二十多萬投資人前來投資。

  “日金寶”的原理是,日金寶的委託方為有色金屬貨物的購買方,受託方則是日金寶投資者。投資者購買日金寶理財産品,也就是為委託方墊付貨款,委託方則按日給投資者支付一定利息(資金自申購成功日起每天有萬分之3.75的收益),並在約定時間購買貨物償還本金。

  2015年9月21日下午,證監會門前聚集了超過1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泛亞投資人,因為數月前爆發的泛亞兌付危機。泛亞430億鉅額騙局讓全國20多個省份22萬投資者血本無歸。此前,他們已經在昆明泛亞總部、上海靜安寺等多地公開維權。

  騙術:借國家信用中飽私囊,地方政府、企業甚至銀行都獲利不菲,最後是投資者甚至財政埋單。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2、e租寶“巨雷”

  騙局:12月3日,e租寶被曝出40人被調查,這一週e租寶高調應對媒體轟炸,發公告、發律師函、發公關稿。媒體與e租寶的關係劍拔弩張之時,12月8日晚,公安部進駐e租寶,正式開始對其調查,晚上7點左右,e租寶的網站和APP均無法打開。12月10日媒體又曝出,e租寶的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e租寶母公司鈺誠集團甚至連名牌、logo均被拆除。

  至此,曾在央視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打廣告、融資規模高達750億元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e租寶在喧囂中壽終正寢,留下一地雞毛。e租寶“巨雷”背後,其實是2015年中國高達上千家的P2P平臺跑路的金融大騙局,結果當然是被騙者血本無歸。

  騙術:發佈虛假標的!

2015年中國10大金融騙局 看完千萬要警惕

  Top1、中國股市

  騙局:中國股市自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啟動了一路狂歌的節奏,特別到了2015年上半年,在賺錢效應的光環映照之下,大量新股民一舉涌入。不料在2015年6月中旬開始股市變天,到9月份中旬,累計蒸發近30萬億的市值,上演16次千股跌停的奇觀。市場血雨腥風之際,散戶財富亦隨之東流,以9月份上旬最新持倉人數(5050.33萬)計算,股民每人平均虧損高達83萬元。

  事後國家公安部、證監會、中國央行等機構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參與此次股災“做空中國”的幕後黑手主要是“內鬼”。與金融、證券監管有關的高官,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發行部三處處長劉書帆、原證監會處罰委主任歐陽健生、徐翔等人相繼落網。

  騙術:出了內鬼,坑你沒商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