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出境遊不交押金用買P2P或保險代替 用風險替換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4-16 03:10: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在更好地服務遊客和降低自身風險的矛盾中,旅行社還需要與金融機構協商,研究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去歐洲旅遊,買份保險吧。不僅不用交高額的押金了,以後有新的旅遊産品,還可以享受優惠。”這是旅行社業務員給非京籍陳琳女士“支的招”,此前,陳琳計劃和老公一起在今夏去歐洲旅遊,但被旅行社要求交20萬元押金。

  如今,不少國家都放寬了對於中國旅遊簽證的限制,當“説走就走的旅行”不再遙遠,旅行社忙得應接不暇。但與此同時,滯留不歸的問題也困擾著不少旅行社。對此,除了“行規”的收取押金外,不少旅行社也在探索如購買理財産品等的方式“綁住”遊客。

  押金啥行情?

  近日,南韓大使館表示,4月20日起,將不再簽發有效期為1年及3年的多次往返簽證,所有新辦理的多次往返簽證有效期一律延長至5年。據悉,2014年中韓旅遊互訪人數首次邁入“1000萬人次時代”,相關數據也顯示,南韓是去年中國人出行人次最多的目的地國家。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南韓通過放寬簽證繼續“攬客”。

  其實除了南韓,近些年也有不少國家在陸續放寬對中國大陸的簽證政策。不過,一方面是簽證條件的放寬,另一方面則是旅行社對於客人惡意滯留的警惕。

  遊客報名參加出境遊,向旅行社交了團費之後,還需再交金額數萬元不等的押金,因為旅行社要防止遊客滯留不歸。一位曾就職于國內某大型旅行社的高先生介紹道,收取“出境遊押金”是行業內不成文的行規,又名為“滯留保證金”,金額的多少是由旅行社根據所去目的地國家和遊客的資信決定。工資高低、工作穩定與否、家庭狀況好壞、是否有多個發達國家的出入境記錄、有沒有拒簽記錄等,都會影響押金的收取以及收取的多少。

  近日,在以遊客身份向多家旅行社諮詢出境遊的相關費用以及保證金的問題後,《證券日報》記者得知,除了東南亞等一些國家不需要收取保證金外,澳洲、日韓、歐洲、北美等旅遊線路需要交納3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這些押金金額普遍都高於團費。

  上個月剛從歐洲旅遊回來的施繁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她和母親參加的“德意瑞”11日遊,需要提供每人3萬元的押金,旅行社和北京銀行合作,押金由銀行直接凍結。她還稱,遊客如果有兩次以上發達國家的出入境記錄,就不需要提供押金;如果為非京籍戶口,則需要交5萬元的押金。

  此外,去年年底參加歐洲五國14日遊的賈坤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和同事一起出遊,押金為每人6萬元,而且需要將押金直接打到旅行社的賬戶,他回國後三個月左右才收到退款。而他對於旅行社是否使用他的押金從事其他經營活動,賈先生並不知情。

  上述高先生表示,出境遊押金是為了防止旅遊者滯留不歸情況出現,旅行社要分擔被使館停簽、被旅遊部門處罰等風險。“對正規旅行社來説,這是筆最不想賺的錢。”他表示。

  不過,如今也有不少旅行社在探索用其他途徑“綁住”遊客。

  旅行社也賣理財?

  在北京工作5年的陳琳準備和丈夫今年夏天去歐洲旅遊,在家附近的旅行社門店發現了一款“價廉物美”的歐洲遊産品。在表示想要預訂後,旅行社方面表示,因為陳琳非京籍,除提供收入證明和資産證明外,還需要交納每人10萬元的押金,歸國後旅行社再返還。

  兩個人20萬元的押金,並非一筆小數目,在陳琳多方諮詢後,業務員告訴她,不交押金也可以,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在此旅行社選購一份理財産品,只要夠5萬元就可以免除押金。

  陳琳看了工作人員給她提供的資料,所謂的理財産品,包含了幾款P2P産品和幾份保險計劃。業務員介紹,其他旅行社的押金返還時並沒有附帶收益,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拿到手,可如果購買P2P産品,高額的收益甚至可以等於此次旅遊“免費玩”。

  而如果選擇保險産品,可以選擇一次性交納5萬元,5萬元會分次返還,並具有一定的收益。此外,之後若還在此旅行社參加其他出境遊項目,也不需要再交納押金。“選購的人也很多,以後有新的旅遊産品,還可以享受內部優惠價。”工作人員介紹。

  隨後,《證券日報》記者以遊客身份電話諮詢了這家旅行社,工作人員並沒有提及理財産品,只是表示,“我需要和領導商量,最好面談。”

  成都的李佳斌律師認為,P2P産品的收益高但風險大,購買者如果沒有對於平臺和産品的甄別能力,很可能面臨資金損失的風險。而旅行社出售保險産品,需要先看此旅行社是否具有出售保險産品的資格,而且需要認定此銷售行為是否為旅行社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

  旅行社通過銷售保險的方式綁住客戶,與直接將押金打到旅行社賬戶的方式相比,錢的去向更為明朗。但是,因保險産品較為複雜,很容易産生銷售誤導,退保時又容易發生“本金損失”,産生糾紛後還需要借助法律手段維權。

  業內人士也表示,通過理財産品“綁住”客戶的行為雖然帶有創新性,但是誤導風險大,並不可取。

  不過,除了上述“購買保險免押金”的方式,《證券日報》記者還注意到,如今市面上還有很多先交押金後旅遊的方式。具體來説,就是部分旅行社,通過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讓消費者成為“會員”,會員期間會定期向消費者推送“最後一分鐘”低價産品,旅行歸來或會員期滿,會將本金返還。高額的押金則可能被旅行社用來投資、放貸等,對遊客來説,風險仍是不容小覷。

  面對國內越來越膨脹的出境遊市場,旅行社在更好地服務遊客和降低自身風險的矛盾中,還需要與金融機構協商,研究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