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空巢老人就醫通訊難養老政府兜底也靠社會

  • 發佈時間:2015-04-09 08: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農村空巢老人就醫通訊難 養老政府兜底也靠社會

  説起空巢老人,我們習慣將目光投向城市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然而在農村,這一群體的狀況更值得關注。

  一次採訪,記者途經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菱角鄉白沙坡村,發現空蕩蕩的村裏,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雖有飯吃但缺乏照料。

  留守老人,空是巢也是心

  四五件單薄破舊的衣服胡亂搭在甕沿,棉絮外露的薄棉被和泛黑的新毛毯一摸又濕又黏,因為屋頂漏雨,一塊塑膠布也被拉來蓋在棉被上。除了幾袋馬鈴薯、一罐豬油和家中唯一的電器——電燈,86歲的空巢老人王雲付家中再也沒有值錢的家當。子女不在身邊,晚上7點剛過,老人便已經早早躺下。

  像王雲付這樣的農村空巢老人並非個例。70多歲的詹煥英雖已佝僂,卻仍要下地務農。由於住在村頭,到她家的唯一一條路上長滿了野草。

  從曲靖市區到白沙坡村的路上,記者幾乎沒見到壯勞力。“不出去務工,土地哪能養活得了村裏這麼多人?”村民王國兵説,哥哥出去打工,為了照顧母親和孩子,王國兵才留在了村中,“有機會了還是要出去。”

  據王國兵介紹,全村35戶中只有4戶年輕人未出去打工,大部分都是老人獨自留守家中。

  “老人們多半都過過苦日子,現在的生活雖然不好,但比起原來最起碼不會餓肚子。”王國兵説,“其實老人們也明白,孩子在外面務工也很辛苦,不指望能在經濟上獲得多少資助。”

  如果説農村空巢老人物質上是拮據,那麼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則幾乎是空白。“吃飽曬太陽,偶爾串門聊天。”王雲付説。

  老年生活的平淡甚至空虛在柴朝蘭老人這裡也得到了印證。她告訴記者,每年僅有過年時才能兒孫滿堂,“平時沒有事情孩子不會聯繫我。”

  政府兜底,養老也要靠社會

  沾益縣民政局局長雷琳天介紹,像白沙坡村留守老人的情況,在沾益非常普遍。

  村中大多數“單獨吃飯”的老年人已經辦理了低保,根據情況不同,每月可以領取124元到166元不等的低保金。“老人吃東西花錢不多,加上大多家裏種了蔬菜,有低保吃飯錢還是夠了。”雷琳天説。

  “村中老人每月會有60元的社會養老保險金,80歲以上每年還會發540元的高齡補貼。”王國兵告訴記者,鄉上的衛生院會不定期到村上為老人進行義務體檢。不過,空巢老人查出疾病後,能否及時治療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在養老這個問題上,政府能做的主要還是保基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讓政府全都管並不現實。”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長陳家順説。

  雲南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係教授錢寧認為,農村空巢老人的大面積出現與過去片面強調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未充分考慮社會遺留問題有關,解決這一問題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

  對於勞務輸出地政府來説,能夠投入到農村老年人身上的資金相當有限。社會化養老在城市尚不普及,更別説人口相對分散的農村地區。錢寧建議,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引導社會組織和社區投入到農村空巢老人照料工作中。“具體可以通過政府出資購買社會服務,搭建平臺引導專業組織,協調整合資源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措施。”

  在曲靖市人社局的推動下,菱角鄉已經開展起“關愛空巢老人”試點工作:每戶老人配發一部老年人手機,每20戶設立一位服務聯絡員,每月聯絡員進行一次家訪幫助老人和孩子視頻,一年組織一次體檢。

  為解決本地人“在家養不了家,外出顧不了家”的問題,當地將希望寄託在了勞務引資上。“把勞動密集型企業引入曲靖,讓更多曲靖人實現本地就業,讓更多的年輕人留在曲靖,這樣才能解決空巢老人的精神寄託問題。”陳家順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