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哪些理財陋習讓你越理越窮

  • 發佈時間:2015-03-20 04:34:06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很多錯誤的觀念和陋習影響著大家的理財規劃和投資收益,投資者們不妨看一看,以下這些理財陋習你是否中招,又如何改進?

  理財新手:盲目跟風易掉風險陷阱

  對於理財新手來説,常犯的錯誤便是搞錯了理財的順序。當前有很多人都是先投資,再準備生活備用金,然後投保,最後進行財産傳承。然而理財師建議的正確順序應當是先準備生活備用金,再進行保險規劃,然後進行投資,最後才做財産的傳承。

  許多理財新手,特別是年輕人,很容易抱有“我還年輕沒財可理”“有錢人才理財”等錯誤的觀念。新手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盲目跟風投資,並且只追逐高收益。劉女士就對記者説,當初才接觸理財時,面對五花八門的投資工具難以抉擇,只好跟著同事朋友購買,但同事朋友也不一定就是投資理財方面的專家,所以當時劉女士買過並不適合她的分紅保險,也買過賠了幾千元的基金。盲目跟風投資時,劉女士表示都是因為朋友推薦的産品收益聽上去很吸引人,高過銀行定存利率,有的宣傳收益率在10%以上,但因為産品説明書很難看懂,沒有細緻研究過産品的她也就犯了追逐高收益而無視風險的錯誤。

  對於理財新手來説,信用卡可謂是雙刃劍。如市民唐先生就對記者説,因為不少信用卡推出了各種優惠活動,在工作人員的鼓動下他曾一度辦了5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但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多張信用卡造成了理財上的混亂,他搞混了各張卡的最後還款日期,優惠活動也不一定能夠及時趕上。同時,多張信用卡也容易産生“拆東墻補西墻”的行為,導致頻繁欠費,財富沒有積聚效應也不容易得到任何一家銀行的升級服務。不記得最後還款日還會導致逾期還款,這也是很多持卡人留下了信用記錄灰點的原因。

  如何改進:

  如同旅行只要出發就成功了一半,理財也同樣如此。銀率網分析師潘濤認為,其實生活中的點滴都跟理財息息相關,今天買菜多少錢、坐公交多少錢、衣服多少錢等合理消費、理性購物也是理財。

  他提醒投資者,不能習以為常地進行盲目跟風投資。

  據此前的一份調查顯示,有七成人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前並沒有閱讀産品説明書,這表明盲目投資的行為仍普遍存在。潘濤建議,投資者需要做到對投資工具進行充分的了解,如了解資金投向、風險何在、本金是否能贖回等。

  而對於高收益理財産品,他則建議首先可以貨比三家,尋找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內的産品,然後再對産品的資金投向風險流動性等進行了解,最終根據自身的理財需求決定購買。

  信用卡則擁有1~2張就足夠用了,不要因為貪圖優惠而盲目開多張信用卡。

  “剁手族”:誤把信用卡分期當免單

  在理財過程中,容易衝動消費的“剁手族”無疑更容易犯更多的錯誤。市民小雲就十分喜歡網購,總是看到網上的打折活動、産品包郵、電商的促銷就進行衝動消費。幾乎每個月她都會在網上淘到一些並不需要或者不符預期的東西,要退貨又會産生新的運費。一年多下來,小雲才意識到,原本以為網購划算,但其實花掉了不少不必要的錢。

  這種貪小便宜的意識産生的損失也並不一定在網上發生,市民何女士對記者表示,過去曾經辦過不少“健身卡”“理髮卡”,這些卡中都要預付費,但有時犯懶或者真的忘掉了以後,這筆資金也就此沉沒,因不能提現反而産生了不少損失。譬如她曾經在朋友家附近辦過一張半年一千元的瑜伽健身卡,但半年中她只有剛開卡的時候去過不到5次,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再去光顧,本來每次只要不到40元,結果變成了一次幾百元,便宜沒有享受到反而吃了不少虧。

  另一種理財上的陋習則是動不動就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來購買商品,特別在購買金額較高的産品時,分期付款可以讓經濟能力有限的“剁手族”提前實現購買願望,但仔細觀察這當中也有不少門道是“剁手族”們容易忽視的。首先是分期付款需要承擔手續費,一般來説,12期的分期還款手續費為7%~8%左右,往往分期越多償還的手續費越多。而那些號稱零息零手續費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商品,其售價也往往比一次性購買的價格高。在大筆支出後,信用卡發卡行往往會致電持卡人,勸其進行分期,為了減少每月還款負擔,很多人都會選擇帳單分期,而分期後的帳單在進行還款時如果再按照最低還款額進行還款就是不可取的,但這一點並不被許多信用卡新人所熟知,且易産生逾期還款的不良記錄。

  如何改進:

  無計劃、無節制的花錢習慣早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習以為常的行為,這也是多數人淪為月光族多年都攢不了錢的最主要原因。潘濤建議,個人和家庭制定一個賬本認真記下每筆開支,時時總結哪方面的錢是不該花的,有效控制消費理性購物。而對於預付費卡,消費者則應該了解商戶的經營資質,同時衡量自己的實際需求再進行購買。分期付款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減輕負擔,但也應該量力而為。

  父母:不要帶給孩子錯誤的理財示範

  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錯誤理財示範也不利於子女的理財觀念。

  譬如許多家庭對於孩子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導致孩子不珍惜金錢也不懂得節制;而父母本身在花錢的時候也沒有以身作則,教育孩子不要亂花錢的同時自己卻花錢沒有計劃;時常為了錢爭吵很容易讓孩子産生“金錢是不好的東西”的觀念。

  一些父母會答應孩子考試滿分或達到某一目標時給予獎勵,但如果沒有兌現言行則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一些父母為了顯示關愛孩子,容易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費用很高的遊樂項目。

  如何改進:

  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可以從三個方面讓孩子建立其健康的財商觀念。一是樹立正確理財觀,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父母可從日常生活教育著手,進行孩子的理財教育;二是小錢成大錢,每個父母都會給孩子零花錢,將這些零散資金學會系統運用是教會孩子理財的重要一步,她建議父母可利用一些銀行産品讓孩子學會強制儲蓄;三是學會錢生錢,可以利用銀行的少兒理財産品從小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和能力。此外父母還可採用定期發放零用錢的方式,鼓勵孩子記小賬本等措施,訓練孩子的用錢能力。

  本組稿件據《資訊時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