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搶紅包巧理財多點開花 網際網路理財佔鰲頭
- 發佈時間:2015-02-28 01:22: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你‘搶’了多少?”羊年剛開工,不少人還沉浸在春節搶紅包大戰的喜悅心情之中。朋友圈裏發紅包、搶紅包、曬紅包成為全民參與的活動。平時隨意亂放的幾毛錢,在搶紅包大戰中顯得彌足珍貴。多搶或者少了幾塊錢、十幾塊錢,會讓人的心情瞬間跌宕起伏。
在搶得盆滿缽滿之後,不少“腦子活”的人已經開始琢磨如何打理自己辛辛苦苦“搶”來的紅包,以及忙碌一年得到的年終獎。那麼,到底是選擇網際網路理財、傳統理財,還是乾脆投身“股海”呢?
網際網路理財佔鰲頭
無論是搶紅包還是巧理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習慣了網際網路式的思維。90後投資者小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作為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2015年,我會將自己的錢投進網際網路理財。一部分,投資網際網路寶寶,有急用的話可以隨時提現;另一部分,選一兩家靠譜的P2P理財平臺,賺取較高收益率。”
業內人士指出,網際網路寶寶與銀行係寶寶産品的差別不大,兩者所對接的都是由基金公司管理的貨幣基金。不過,當年“快人一步”的網際網路寶寶産品“先入為主”的佔領了投資者尤其是年輕投資者市場,尤其是以餘額寶、理財通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寶寶,可以同時對接多個銀行賬戶,資金劃轉方便,可以直接購物消費,滿足了多數投資者對於資金靈活性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5年流動性趨於寬鬆,網際網路寶寶産品將迎來預期收益率的進一步下滑,長期趨勢是走向年化收益率3%左右,這或大大抑制投資者的積極性。
而另一條愈發受到青睞的網際網路理財渠道——P2P理財,同樣也將在2015年迎來多重考驗。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貸運營平臺達1575家,累計成交量超過3829億元。2014年網貸行業成交量以月均10.99%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計成交量高達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
但是未來隨著市場資金成本走低,P2P網貸平臺融資成本會進一步下調,同樣面臨預期收益率持續走低的窘境。而且,頻頻爆發的跑路門、壞賬門,也考驗著P2P平臺的“留客”功力。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部分P2P平臺已經“盯上”了投資者手中的長期資金。金信網在2015年開年之際推出“金制生活”這一全新的消費金融模式,旨在打破理財與消費界限。比如,投資者一次性投入24200元本金,投資期限鎖定2年,可獲得時下流行的iPhone 6手機。而這種模式對於小蔡這樣的年輕投資者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在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看來,“目前行業集團化窗口期已經關閉,新進入者門檻大大提高。小平臺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根據自身情況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在熟悉的行業及領域努力創新差異化産品、降低風控成本、管理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生存空間,未來P2P行業會朝著越來越細分化的方向發展。”
股市吸金大挪移
作為春節期間“搶紅包大戰”中的發紅包“大戶”,劉凱同樣有著自己的新年理財規劃。“2015年,希望我的‘小金庫’能擴大些,最好變成‘大金庫’,所以我選擇把大部分資金投資股市,上半年估計以打新股為主。”
分析人士表示,與春節前不同的是,春節後市場的關注焦點將發生轉移,隨著兩會臨近,改革以及經濟基本面等主題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瑞銀證券研報認為,春節後市場關注將逐漸轉向改革和經濟數據等,隨著兩會臨近,市場將博弈宏觀政策的進一步放鬆。平安證券表示,較高的政策預期可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風險。此外,目前基本面尚未明朗,春節後經濟基本面的邊際影響可能會加大。
而對於劉凱“鎖定”的打新股,的確受到不少資金大戶青睞。資深投資人士表示,預計新股發行較為頻繁的2015年,“穩賺不賠”的打新股將吸引更多資金。劉凱告訴記者,“自2014年11月開始,我幾乎每打必中,收益相當可觀。”劉凱建議,“只要手裏有錢就儘量申購,不行還可以借幾個賬戶申購。儘量頂格申購,中了就是穩賺。”
不過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新股發行節奏加快,打新收益率將有所下降。一方面,1月中旬以來,主機板估值修復行情基本結束,股市進入震蕩盤整狀態,監管層1月以來連續出臺政策限制股市加杠桿,增量資金持續流入的狀態暫時停滯;另一方面,證監會明顯加快了新股發行節奏,1、2月新股發行數量均超過20家,預計2015年新股發行有望超過300家,市場申購熱情將隨著新股數量的增多而逐步減退。
傳統理財不溫不火
相比之下,傳統理財渠道就顯得有些不溫不火。但是,不少中老年投資者告訴記者,2015年自己將配置一部分資金在銀行理財産品等傳統理財投資渠道中。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轉型的兩個方向就是凈值型和結構性理財産品。從産品本身來看,結構性産品會更加豐富。2015年,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銀行會加大對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推廣力度。隨著國內資産證券化的發展以及股票市場衍生品種的豐富,産品方面的創新將使得結構性理財産品更為多元化。對於有一定投資經驗,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而言,通過銀行理財産品渠道參與金融衍生品的投資,可能比個人投資更為穩健。
銀率網理財報告顯示,從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期間,全國範圍內銀行理財産品總計發行60911款,較2013年增長近三成(29.53%)。而投資者最關心的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在2014年呈現明顯下行趨勢。其中,2014年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滑趨勢明顯,頭尾相差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