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民間資金脫離實體空轉 玩錢生錢變金融傳銷

  • 發佈時間:2015-01-21 07:53: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毛明江 朱文彬 陳峻嶺  責任編輯:孫毅

  “跑路風”背後:實體經濟亟需正能量

  ■直擊民間金融“跑路風”之(三)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三個月在上海、浙江、內蒙古、江蘇、廣西、陜西等地採訪發現,只有實體經濟持續不斷創造出高利潤,才可能為民間借貸的高利息提供源頭活水。但事實上,大多數的民間借貸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産、炒煤炒礦、“錢生錢”投機遊戲。上萬億民間資金脫離實體經濟空轉。

  同時,正規融資渠道不暢始終阻礙著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不少企業被逼轉向民間融資。在經濟下行和銀根緊縮之時,無法承受民間借貸高利息的企業和個人,往往選擇“跑路”。

  房地産狂歡後遺症

  經濟下行,房地産業萎靡、産業結構調整處於陣痛期,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不少企業資金鏈斷裂,民間借貸因此“失血”

  記者在陜西府谷採訪了解到,和鄂爾多斯一樣,陜西府谷此前因煤而富,但這些從地下“挖”出來的財富,往往流轉進入地下錢莊,進而流入樓市,形成了“家家房地産、人人典當行”格局。這種單一産業的發展模式,在煤産業下滑和房地産萎靡的形勢下,區域性金融風險高企勢在必然。

  在廣西,多家當地銀行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證實,今年以來,廣西正菱集團、永凱集團、聯坤公司這些大企業的“爆單”,主要是因為涉足房地産業。“房地産漲得慢了,或者不漲反跌,自然就出現資金鏈斷裂。”

  “房地産市場出問題,直接導致這些企業資金鏈撐不下去了。因為在廣西,工業企業的利潤都不高,基本上都是在勉強維持,它支撐不起高利貸。能支撐得起的,只有礦老闆、包工頭,還有房産開發老闆,就局限在這幾個行業裏面。”廣西一位資深銀行業人士認為,全國中西部很多省市的情況與廣西相似。

  溫州多位民營企業家向記者表示,原材料與用工成本上漲導致中小企業利潤下滑,再加上歐債問題深化所帶來的整體世界經濟不景氣,外貿訂單減少,大部分中小企業舉步維艱。

  企業家們説,在實體企業或明或暗的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各種有形無形稅費負擔高企的狀況下,真正為國民經濟産生血液的實體行業經營環境惡劣,亟待實質性的産業扶持與稅費減免注入“正能量”。

  支柱産業下滑轉弱

  各地經濟發展中支柱産業的一業獨大,客觀上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形成擠出效應,這都使得當地的經濟體系異常脆弱

  在廣西南寧記者採訪了解到,廣西糖業巨頭永凱集團的“爆單”,也和當地支柱産業——糖業的不景氣密切相關。2010年,糖價在兩年之內由每噸2800元暴漲至7000多元,達到歷史峰值。期間永凱集團大舉擴展,買設備、建廠房、圈地。但還沒等産量提上來,糖價便一路下跌,目前已跌至3000多元每噸。永凱集團受投入和産出雙重擠壓,最終資金鏈斷裂“爆單”。

  成也煤炭,敗也煤炭。同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陜北的神木類似,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的府谷,也因煤炭漲價而崛起。實際上,大量的財富並沒有給府谷造就多元的産業體系,政府資金和民間資金仍然大把投向能源、房地産,反而加劇了一業獨大,客觀上對其他行業的投資造成擠出效應,這都使得當地的經濟體系異常脆弱。

  對於三年前爆發的溫州民間金融風波,溫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張崇龍在分析原因時表示,與溫州製造業原有的經營模式有關。“溫州的企業在創新性、科技含量上不足,附加值低。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滯後。”

  銀行惜貸加速危機

  銀行收縮信貸,企業被迫向民間尋求資金,經營困難加上民間高利息吸血,企業慢慢形成惡性迴圈

  外部的宏觀條件變化,經濟放緩、銀行收縮信貸,也是造成民間金融危局的原因之一。

  溫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張崇龍認為,一些金融風波中倒下的經營者自身肯定要負擔一部分責任。包括管理混亂、脫離主業、盲目擴張、脫離實體經濟、個別企業主賭博輸光等問題,

  “但是,宏觀經濟放緩後,銀行開始收緊信貸,企業多數被迫向民間去借錢。原來銀行資金可以短貸長用,後來銀行抽貸、減貸,再加上企業空間利潤小,成本高,高利息融來的民間借貸資金對他們無疑是‘飲鴆止渴’。”

  “銀行的態度變化確實是一個因素。”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智潛表示,當全球金融危機實施四萬億刺激的時候,銀行到府服務,爭著要給企業貸款。一些企業本來按原有發展速度日子過得很好,但因為從銀行的錢來得太容易,一些老闆就用銀行的錢買地建廠房,擴大生産規模,上新項目。

  “經濟形勢變化後,新的投入還沒有産出,銀行抽貸,企業隨之倒下。” 徐智潛對此十分痛心。

  産業“空心化”堪憂

  當眾人一環又一環地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民間資金借貸中時,民間借貸逐漸脫離了實業,演變成了一場“金融傳銷

  上證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各地“跑路”企業資金鏈緊張或斷裂的原因有:企業投資額度巨大,受宏觀經濟下行與自身經營不善影響,資金鏈斷裂;企業先期投入資本回報率低,迫使借款人繼續借款歸還先期債務及利息;部分借貸資金並未用在生産經營,而是用於高檔消費和揮霍;企業初期向投資者返還利潤,拆東補西,以獲取更多投資;資金轉貸,大量債權無法收回,使企業資金鏈斷裂。

  “産業空心化加劇與蔓延,讓投機泡沫破滅,最終導致溫州企業資金鏈斷裂。”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金融專門課題研究小組在分析2011年溫州企業老闆跑路潮現象時認為,溫州民企本來普遍依靠實業積累資本,實現內生性增長。而2005年以後,在暴利的驅使下,相當一部分溫州老闆已無心實業,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依靠過度負債借民間高息貸款投資房地産、資源等暴利行業,溫州經濟空心化日趨嚴重。

  國際經濟環境低迷,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海外訂單大幅下降,一些尚處於轉型之中的企業和一些經營管理水準相對落後的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不得不從民間融資以維持企業的運轉。

  “在從民間融資的企業中,其資金多數來自‘地下錢莊’。以民間融資償還銀行貸款以獲得續貸,補償高息放貸利息。反反覆復,這些中小企業被套入了高息放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興元認為。

  民間資金自身對高利息回報的追逐,也要部分承擔“跑路風”的責任。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資料顯示,溫州爆發民間金融風波前,溫州民間借貸的利率水準已超過歷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6分,有的甚至高達1角5分,年利率達180%。然而在溫州做實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實業毛利潤不會超過10%,一般在3%-5%,高利率的民間金融很容易就把企業逼上絕路。

  “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能用收益覆蓋民間資金的高利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金融專門課題研究小組認為,正是脫離實業,憑藉資本運作以錢炒錢的觀念鼓吹了民間借貸市場的巨大泡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