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資本市場積弊“逼”走網際網路企業

  • 發佈時間:2014-09-25 03:33:24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過去幾天,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持續攪動著全球資本市場。

  經過兩個星期的預熱,阿里巴巴終於完成了美股史上最大規模的IPO。阿里巴巴上市首日收盤報價大漲38.07%,收于93.89美元,依此計算,這家中國電商龍頭企業的市值高達2413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

  如此驚人的境外市場IPO,再次刺痛國內資本市場:為何優秀的科技型企業會流失到了國外資本市場?

  天鷹資本近期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白皮書》顯示,2013年共有83家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完成IPO,合計融資接近1200億元。今年上半年,在A股重啟新股發行的背景下,仍有52家中國企業實現海外上市,融資總額超過600億元。

  如果把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單獨拿出來看,結果更讓人觸目驚心。過去的十幾年中,騰訊、百度、新浪、京東商城等大批本土新興技術類企業紛紛走向了海外上市。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均選擇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依託中國消費者起家的網際網路巨頭和無法享受其投資紅利中國股民,這結局多少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不過,仔細想想,阿里巴巴們“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實,再次擊中內地新股發行體制的積弊,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等不起。

  具體到個案,註冊地須在中國的硬性條件阿里巴巴無法達標,這導致其必然無緣中國資本市場,但網際網路行業集體“出走”,則無可避免地將矛頭指向了中國資本市場體制,這一體制早已不適應日益膨脹的網際網路行業的融資需求。

  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來説,A股市場準入的高門檻是國內上市的最大制約。這方面,最明顯的莫過於對持續盈利和資産規模的要求。網際網路企業是典型的輕資産公司,其慣常的盈利模式又是先期“砸錢”積累客戶,凈資産和盈利幾乎不可能達到IPO的要求。

  相比而言,納斯達克等地上市條件比較寬鬆,尤其對盈利沒有特殊要求,對企業的評價交給市場,只要市場認可企業的成長性,哪怕IPO時虧損,股票也可大漲。唯品會2012在紐交所上市時就處於虧損狀態,被稱為“流血上市”,但這無礙其獲資本市場追捧,今年8月唯品會股價一度超越百度,成為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第一高價股。

  除門檻外,IPO審批效率也成為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登陸A股的攔路虎。

  目前IPO排隊的有近600家企業,按照證監會宣佈的半年審批100家的節奏,消化存量還需3年。網際網路行業商機轉瞬即逝,IPO的審核速率無法滿足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即便阿里巴巴符合國內上市條件,IPO審批速率也是它“等不起”的。根據阿里巴巴與雅虎此前協議,只有2015年底前上市,其才有權回購雅虎剩餘股份的一半。

  總的來説,當前A股市場的這套準入制度基本是針對工業企業來設計的,國內資本市場是為適應工業化過程中的融資需求而生的,在新興的虛擬經濟興起後,網際網路新技術企業想獲得融資支援必然四處碰壁。

  不過,新股發行體制上的弊病不只關上了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進入A股市場的門,其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股權融資亦産生了不利影響。

  例如,國內股權投資機構從退出機制上考慮,更願意扶持能在A股上市的科技型企業,這樣更容易在退出時變現。這導致國內股權投資實際也需要跟著A股市場的偏好走,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創業期難於獲得國內融資。網際網路巨頭在創業伊始,獲得的股權融資多來自於國外機構。反過來,網際網路企業被外資控股後,想在國內上市就更不可能了。

  解決辦法其實從不存異議,市場早已達成共識:不管是呼籲多年的《證券法》修訂,還是一直在期待的IPO註冊制,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更快、更大刀闊斧的市場化改革。在經濟急於找到新動力的大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已沒有資本讓科技巨頭們“背井離鄉”了。

  證監會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9月12日表示,對於未盈利企業先到股轉系統掛牌1年後再到創業板上市的建議,證監會已在積極研究過程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