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職場 > 正文

字號:  

西部青年返鄉創業“水土不服” 需更接地氣政策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馬富春  責任編輯:胡愛善

  編者按

  “孔雀西北飛”,大眾創業的浪潮以及西部發展的機遇,牽動著西部青年返鄉創業的激情與夢想,然而一些年輕人卻在家鄉遭遇了“水土不服”,環境的落差以及創業門檻的高企成為他們的煩惱。

  6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支援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了五項鼓勵返鄉創業的措施。

  毫無疑問,返鄉創業的青年是西部發展最寶貴的財富,西部地區的許多地方政府部門也在優化創業環境上煞費苦心。然而有不少年輕人反映,當地的優惠政策並沒有抓住青年創業發展的痛點,只是“錦上添花,卻非雪中送炭”。顯然優化創業創新環境,讓西北飛的“孔雀”不再孤單,找到大顯身手的舞臺,需要地方政府沉下心去,用心調查體會,這樣出臺的政策才能更接地氣。

  ---------------------------------------------------------------------

  從北京回到銀川創業的這兩年,今年26歲的小夥子張洋一直在克服“水土不服”。有同樣困惑的,還有和他一樣回鄉創業的馬海龍、陳曉燕等一批年輕人。

  去年9月,這幾個年輕人共同籌劃,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組織——“銀川市金鳳區青年創業協會”。從某種意義上説,這其實是一個返鄉創業者的精神家園。大家在這裡聊各種想法,分享創業資訊。同時也是球場上的隊友、登山時的同伴。

  兩年前,懷著滿腔熱血,甘肅靜寧青年李浩田從南國深圳打道回府,徑直回到了位於靜寧縣余灣鄉的山村老家。靜寧盛産優質蘋果,李浩田在深圳推銷一番後發現,自己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解決蘋果好、巷子深的問題”。

  一年後,李浩田和5個回鄉創業的同伴組建“兄弟農場”,希望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和行銷,讓靜寧蘋果出現在千家萬戶的果盤中。可這個看似“簡單”的想法背後,隨著創業的進展,不斷有新的煩惱走進他的生活。

  缺少創業朋友圈,回鄉卻感孤掌難鳴

  7年前,從北京一家職業學院讀完企業管理大專畢業,銀川男孩張洋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趁年輕闖一闖”。他沒有回家,而是留在了實習的北京現代集團總部,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輔助工作;後來,他又去了上海,在一家企業管理技術服務公司擔任老總助理,參與各種商業洽談。

  闖蕩3年後,面臨成家立業,張洋還是回到了銀川。除了魂牽夢繞的濃濃鄉情,張洋聽説,家鄉銀川正在打造創業城市,創業環境在不斷改善。2013年年底,辭去上海的高薪工作,他隻身返鄉。

  在張洋打道回府時,回族小夥兒馬海龍也從北京中關村回到了銀川。此前在中關村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供職,但馬海龍一直密切關注家鄉的發展。他發現,寧夏電子商務業態單一,“處在初級階段,大有可為”。

  這一年,寧夏西吉青年王普訪也從北京回到了銀川,這位書法愛好者在北京接受專業書法訓練後,謝絕了老師的一再挽留,“回去開墾書法市場的處女地,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書法,喜歡書法”。

  懷著一腔熱血,張洋、馬海龍和王普訪回到銀川,準備大幹一場。張洋的想法是引入最新的企業管理技術,提升寧夏企業的管理水準。馬海龍的願景也既接地氣,又顯得“高大上”,他觀察發現,寧夏正處在消費汽車的高峰期,但當前的汽車銷售還是在傳統實體店裏,店面及人員費用推高了車價,這些都又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如果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線上線下結合行銷汽車,則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保證品質、優化服務。

  王普訪考察了銀川書法市場發現,正規的書法學習班屈指可數,且品質層次不齊,但人們對學習書法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他一心想開辦書法研習班,採取更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書法走進人們生活。

  可他們逐漸發現,創業之路並不平坦,有時甚至感覺有些“孤苦伶仃”。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舞蹈,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奮鬥。在北京、上海,張洋他們都有自己行業的社交圈,也能接觸到各種圈外資源,在各種創業沙龍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在中關村的馬海龍更是經常出入各種形式的創業者聚會。

  初到銀川,他們也以為只要有好的創業項目,不愁沒人加入創業團隊,更不缺少市場需求。可很快,他們就知道,這些想法是一廂情願。“不知道創業青年在哪,如何去接觸。”張洋説。

  有時,張洋和馬海龍感覺自己就像是棄兒。在銀川,身邊喝酒侃大山的人多,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做事的朋友很少;他們的創業項目,很多人不太感興趣;王普訪也發現,僅憑自己,很難辦起學校,專業師資力量成了最大問題。

  他們也嘗試接觸一些創業組織,可很快發現,雖然有一些企業家協會,但很多機構只有名頭,並無實質性活動內容,還有一些是高大上的企業傢俱樂部,他們戲稱裏面是“一些土豪在搞名聲”。

  回到家鄉,儘管心懷各種創業想法,但張洋他們卻困于找不到可以共鳴的圈子,“深感無助又無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洋和馬海龍在一個論壇上相識了,兩個年輕人很投緣。後來,他們又認識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大夥兒都感覺,銀川缺少一個“車庫咖啡那樣、青年敞開交流、資源共用的平臺”。

  於是,大家一拍即合,決定創建創業者協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銀川市金鳳區青年創業協會應運而生,張洋擔任首任會長。“成立協會,可以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互通有無的平臺;同時,可以抱團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辦大事。”他説。

  協會成立半年來,先後組織會員前往青島、北京和上海等地進行商務考察交流,觀摩學習最新商業模式;同時,引進風險投資投資協會成員創業項目。此外,一家金融機構和他們達成協定,為協會成員創業提供優質貸款。

  融資難、貸款難仍是創業攔路虎

  2014年年底,王普訪與人合作,成立了書法工作室。

  王普訪書法工作室實行“一對一”教學,招收學生學費創下銀川書法班最高,生均達6000多元。即使這樣,也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相繼有20多人報名參加學習班。除了銀川,周邊石嘴山、吳忠等地的書法愛好者也來工作室學習書法。

  初試牛刀,王普訪看到了文化産業的巨大市場潛力。他進一步考察發現,銀川有各種書法、繪畫、音樂等門類的輔導班,但大都辦學不正規,家庭作坊居多,且分散在一個個小區,學生週末報班學習,往往疲於趕路。

  為何不將這些文化藝術學習班集中到一個大平臺,建一個青少年才藝培訓中心,這裡不僅培訓孩子,也為家長提供文體活動。如此,節假日家長孩子一起來,參加培訓、娛樂,再也不用四處奔波。王普訪覺得,把各種培訓班集中到一個大平臺,既能匯聚人氣,又能形成規模效應,打造品牌。

  今年以來,王普訪著手搭建平臺,可萬事俱備,就欠資金。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要運營這樣一個平臺,需要租一個寫字樓,並進行適當裝修,大致需要數百萬元,而他聯繫多家銀行,最多只能貸款10多萬元。

  “錢成了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攔路虎。”從小在西吉農村長大,王普訪在銀川認識的人不多,很難通過關係去爭取更多貸款。去年,經過團組織協調,也只貸到了15萬元,全部用在工作室中。

  和王普訪一樣,從深圳回到甘肅靜寧老家賣蘋果的,李浩田也面臨資金短缺。

  李浩田和5個同學籌建了“兄弟農場”網際網路銷售公司,網店開門不到兩個月,即銷售蘋果上萬斤,村裏的蘋果全部售罄。本來“兄弟農場”還可以從鄰村購進蘋果,囤貨後在春節前後集中銷售,可由於資金短缺,只能作罷。

  除了線上銷售,“兄弟農場”還準備開闢線下實體銷售,在蘭州等周邊城市佈局實體店,同時,在夏秋季節,在靜寧蘋果産區開拓鄉村體驗旅遊。“這些,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資,可在靜寧縣,只有一家農業銀行,貸款需要很多手續和公職人員的擔保。”李浩田説,這些貸款條件是硬杠杠,必須得具備,這對創業初期的農家子弟而言,確實是一道坎兒。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可真是萬萬不能。”李浩田和同伴們感到了無奈。

  同樣因資金問題影響事業發展的,還有寧夏惠農區燕子墩鄉做枸杞外貿生意的女孩陳曉燕。

  從小在農村長大,後來在天津一家高職學習外貿,畢業後進入外貿公司從事銷售、通關等業務,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3年後,陳曉燕回到家鄉惠農,做起了枸杞外貿生意。

  惠農枸杞品質好,陳曉燕做外貿又輕車熟路,很快,就打開了歐美枸杞市場,所産枸杞銷往美、德、法等國。今年,她又借助電視購物開拓市場,同時産品進入智慧社區超市,市場前景廣闊。

  可資金的困難還是讓她錯過了商機。通過擴大銷售渠道,枸杞潛在銷量大增,每個月有4萬箱,60噸枸杞的市場需求,但因為生産能力有限,又沒有資金擴大産能,最終只能每個月供貨1萬箱,15噸枸杞。

  當地婦聯也有小額貸款,可10多萬元的貸款額度對陳曉燕意義不大,而一次次去找銀行,都因為門檻太高而作罷,如今,她“看著能掙到的錢卻無計可施”。

  銀行貸款門檻高,夠不著,無奈之際,張洋和創業協會的會員們曾和寧夏的一些小貸公司聯繫,以期獲得創業投資。可他們發現,“許多小貸公司其實就是高利貸,利息很高,創業者很難承受”。

  今年年初,他們的融資難終於有了解決之道。協會與北上廣的一些風險投資機構取得了聯繫,會員的創業項目,通過風險投資機構的綜合評估後,即可獲得資金。

  “較之東部發達地區,寧夏最缺的是新型的商業模式和風險投資。”張洋説,東部發達地區,大量社會資金通過風險投資進入優質創業項目,既促進了新型産業發展,也可獲得高回報。而在寧夏,一些有錢人還是想通過放高利貸獲得高回報。

  張洋計劃以創業協會為依託,在寧夏範圍內舉行青年創業大賽,引入風險投資機構對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優質項目即可獲得資金投入及創業全程指導。“以往創業大賽只能頒個獎,給點獎金,讓外面的投資機構參與進來,可以得到實質性幫助,當下最需要這個。”

  青年創業更需“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近年來,銀川提出“打造西北一流創業環境,建設西北最適宜創業城市”的發展規劃。早在2006年,銀川就通過了 《關於建設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決定》。從2008年起,銀川市級和各縣(市)區更是按上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2%安排創業發展專項資金。

  回去之前,張洋和小夥伴們就曾聽説,銀川正在創建創業型城市,對青年創業者提供各種支援。回到銀川,他們也試圖從政府部門獲得創業支援,可發現要取得支援須具備多種條件。

  按照銀川市《關於鼓勵和扶持青年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若干意見(試行)》的規定,對在本市創業的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或畢業5年之內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自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正常營業一年以上的,經市創業辦認定,給予一次性4000元創業補貼。由於張洋、馬海龍等人在外闖蕩多年,大都已畢業超過5年,因此,就不可能享受此項補貼。

  而根據《銀川市青年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操作細則》,青年創業者要獲得政府貼息創業貸款,借款人為個人的須有本市戶籍的國家公職人員及其他具有穩定收入的個人(親屬)提供擔保;借款人為企業的須由在本市依法註冊的、經營一年以上且穩定發展的企業提供擔保;借款人還可提供經銀行認定有效的抵/質押物提供抵/質押擔保。

  而現實中,創業青年相當一部分是農家弟子或外地來銀川上學的大學生,這些人社會資源簡單,很難找到公職人員出面為其貸款擔保,因此,很多創業項目都因拿不到貸款而影響進程甚至夭折。

  最近,西吉青年王普訪正在找關係,希望打通貸款門路,獲取更大額度的貸款。更多創業青年在一次次努力後,因達不到各種條件作罷,政策可望而不可及。據銀川市創業辦工作人員介紹,在發放創業擔保貸款時,有一大批青年不符合相關條件,創業貸款確實存在找不到符合發放條件的對象,不能及時發放的情況。

  “除了制度設計不接地氣,還有利好政策難以及時落地的問題。”張洋説,現在每出臺政策,都是自上而下在職能部門之間傳達,尤其是青年就業創業方面的最新政策,很多青年並不了解。

  以金鳳區青年創業協會為例,協會在籌建時,曾找銀川市創業辦做挂靠單位,但該辦以屬地管理為由,讓他們去聯繫金鳳區就業局,就業局則以這是青年的組織為由,又讓他們去找金鳳區團委,最後,在團委的支援下才得以建立。

  如今,金鳳區團委成了創業協會的娘家人,團組織有支援創業的政策,都會第一時間告知創業協會成員。但由於部門之間資訊互通不暢,團組織對就業部門的最新政策並不了解,往往無法及時向創業青年傳達政府最新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

  “聽不到、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在張洋看來,很多創業促進政策,大部分青年並不知曉。耗不起和政府相關部門打交道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創業青年就通過自發組建的創業協會出面,和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商直接進行對接,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與此同時,張洋和小夥伴們還發現一個怪現象,在創業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尋求享受政府扶持政策時,總會以各種條件不具備的原因被打發掉,而一旦他們事業有成,想獲得政府的各種支援就容易很多,甚至一些部門會不請自來。

  “其實,我們青年創業,更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張洋説。

  如今,一有上級檢查工作,張洋往往會被一些部門請去,參加各種彙報會、座談會,讓他介紹創業路上政府的支援。剛開始,他還積極參加,如今,他隱隱發現,“自己是被需要而已,其實就是一個道具,能不去的就不去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