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3日訊 今日,第三屆中國醫養保險高峰論壇暨中國企事業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白皮書發佈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在會上發表了演講。胡曉義在會上表示,儘管過去長期從事養老保險工作,但是他個人也不會把老有所養的“養”局限的理解為只是養老保險,因為老有所養應該有更廣泛的外延和內涵,簡單概括成三個養,第一個是“養命”,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著重解決收入來源問題,主要的路徑是養老保險。這方面責任重大,人們常説養老保險基金是養命錢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社會都有責任,也不能旁貸。第二養是“養身”,使老年人身體基本健康得以享受有品質的生活,解決有錢沒福享的問題。第三個養是“養性”,使老年人保持開朗的心態,積極的與社會家庭融合,活的充實,有價值,有滋味。這“三養”不僅是對老年人的保障服務和引導,也應當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遵循。
以下為部分演講文字實錄:
尊敬的陳東升董事長,各位嘉賓,各位專家,首先我代表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熱烈祝賀第三屆中國醫養保險高峰論壇的召開,同時祝賀《中國企事業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白皮書》的隆重發佈,2017年我有幸參加了第二屆高峰論壇。當時也談到一些觀點,今天很高興能受邀參加本屆的論壇。
我還是首先借這個機會報告一下這三年以來我們中國社會保險學會開展的一些和今天的問題相關的科研工作,主要有六個研究項目。第一,我們原來確定了糖尿病患者送藥服務的課題,後來拓展為網際網路+門診慢病這個課題已經結題了。第二,2018年我們開展了鑒定中國特色的中國養料基礎研究,有關部門對政策的制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第三,我們開展了職工養老保險統籌的社保體制研究。今年已經結題了也得到了有關機關的重視。第四,我們正在開展職工基礎養老金代理研究,探索條例和規範機制。第五,我們正在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研究,希望為正在蓬勃發展的以資訊網路為載體的新業態從業人員創新社保政策和管理有所貢獻。
配合本屆論壇主題我向大家報告一下目前養老保險的發展情況,醫養結合一方面要醫療保險另外一方面叫養老保險,國家醫保局已經發佈了,我在這裡不重復了。養老保險的數據我分三個方面報告一下。一個是到今年八月底全國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的總人數達到了九億八千二百萬人,大概相當於全國適齡人員的93%,我們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九億四千五百萬人和90%覆蓋率的目標,這主要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實施了全民參保計劃,從2016年以來,參保總人數增加了一億兩千萬人,其中參加職工保險的增長九千萬人,也就是説大多數人是新參加的職工的養老保險,這反應了我們國家城鎮化發展的趨勢。
第二個方面的情況是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積累情況最近很為各界關注,因為關注到財務平衡的問題。去年年底這部分基金達到了峰值五萬億元,到今年八月底減少至四萬六千億元,這主要是執行了大規模的降費措施,這是一直延續到今年,而特別是今年以來針對疫情實施了免減緩的政策,所以是動用了一部分基金,但是確保養老金的發放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今年前八個月,養老金的支付總額,企業職工,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支付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
第三方面情況,作為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去年覆蓋了兩千五百多萬員工,累計結存的基金接近一萬八千億元,而新建立的職業年金時間雖然不長,卻已經覆蓋了三千八百多萬人,基金的結存也超過了一萬億元,這兩項合計第二支已經有兩億八千多萬元的規模正在進行市場化的投資運營。
這是我向大家報告的兩方面的情況,關於醫養結合這個問題我覺得最近高層提供了新的推進動力,我舉三個例子。第一是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在打造高品質的為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體系這樣的供給下強調了醫養有機結合的任務,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第二個是今年8月26日,國家醫保局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雖然是徵求意見稿但是也描繪了醫療制度保障的前景,提出辦法把老年群體多發的慢性病納入到統籌支付,前不久聯合發佈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試點的佈局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市,從原來的14個增加到28個,從一期的試點做了一些規範,這些都為醫養結合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在上一屆醫養結合的論壇上我著重談了醫養結合的載體,醫治,資金分配,人力資源供給這四個方面,今天我依然認為這四個方面還是醫養結合的基本,但是通過這三年來包括泰康集團,泰康養老他們的生動的實踐為我們提出很多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我考慮了兩個觀察的角度,我們醫養結合第一個角度是老年群體養什麼?怎麼養?這是一個基礎的問題。當然我是過去長期從事養老保險工作,但是我個人也不會把老有所養的“養”局限的理解為只是養老保險,因為老有所養應該有更廣泛的外延和內涵,我看能不能概括成三個養,第一個是“養命”,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著重解決收入來源問題,主要的路徑是養老保險。這方面責任重大,人們常説養老保險基金是養命錢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社會都有責任,也不能旁貸。第二養是“養身”,使老年人身體基本健康得以享受有品質的生活,解決有錢沒福享的問題。第三個養是“養性”,使老年人保持開朗的心態,積極的與社會家庭融合,活的充實,有價值,有滋味。這“三養”不僅是對老年人的保障服務和引導,也應當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遵循。這是想到的對養的觀察。
對老年群體“醫”是要醫什麼,怎麼醫?認真學習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優化有關體系的論述可以領會到對老年群體的醫療務必區別於其他群體,醫療整治,疾病整治只是老有所醫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中央文件裏面強調的是健康教育,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長期照顧,安寧療護,我理解大多數老人的病主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機能退化,所以醫者把他們看成是老人而不是病人,診療方法不同於中青年,以維護基本機能為目的而不是徹底治愈,過渡的用藥不僅浪費,而且對老年人的身體無益。
第二,老有所醫,連續的檢測評估並且給予正確的指導。在這方面基層組織富有重要的使命,在後端的重點是對高齡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規範化的康復護理,減輕人工護理的療護。前後端的醫和中端的疾病診治相結合形成綜合連貫的老年服務健康體系。
第三,老有所醫的資源供給要統購,以醫療機構為整個局限,在政府層面政策供給,家庭社會面服務的供給,社會市場面專業服務的供給與醫療機構的技術結合,形成多方合力的立體架構。
以上觀點供大家參考,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希望在醫養結合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新成就。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