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內地客買走香港1/4保險

  • 發佈時間:2016-04-08 07:00: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譚冰梅  責任編輯:劉波

  內地人在港購買保險近幾年來增長迅猛。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2015年深圳等內地遊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累計316億港元,佔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相當於內地客戶買走香港1/4的保險。

  深圳人赴港買保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最近,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提醒,居民到境外購買人壽險或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存在風險,因為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對其開放。深圳保險業內人士稱,內地人如果去香港購買保險受到限制,對內地的壽險公司是個利好,但要留住一些高凈值客戶,內地保險市場關鍵還是要多研發出能滿足這個人群對投資和保障需求的保險産品。

  A.現狀

  深圳有錢人青睞香港重疾險

  保費相對便宜、保額較高、收益率較高是香港保險相較內地保險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其中,重疾險尤其受到深圳富裕人群的青睞。

  深圳人陳先生是一名企業主,兩年前他在香港購買了一家人的重疾險。他告訴記者,同樣是重疾險,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險普遍可以保障60種重大疾病,有些保險公司顯示可以保障100多種重大疾病,包括多種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內地的保險公司一般只保障36—50種重大疾病,而且大多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陳先生告訴記者,從保費上來看,香港的保費也明顯比內地要低。以內地某款可以保障36種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的重疾險為例,30歲投保,每年需繳保費7800元,保額為30萬元,繳費30年;而以香港某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産品計算,保額為30萬元港幣,每年繳費8200港幣(約為人民幣6560元),只需繳費20年,可以保障60種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一對比,我發現香港的保費便宜很多,而且保障的範圍也比內地廣很多。”另一深圳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所以,我最後決定為自己和太太在香港買了兩份保險,年繳保費約為4萬港元。”

  像劉先生這樣的人在深圳不是少數。由於深圳毗鄰香港,深圳人一年多次往返香港幾乎不受地理空間的限制,去香港買一份保費更低、保額更高、保障覆蓋更廣的人壽險幾乎是件順理成章的事。

  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數據,內地人在港購買保險增長迅猛,2015年內地遊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累計316億港元,佔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

  值得留意的是,以深圳人為代表的內地客在香港保險市場所佔的份額,近年來迅速攀升。2010年時香港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其保單保費還僅為44億港元,佔當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7.5%;到了2012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達到99億港元,佔比達12.8%;到2014年時突破200億港元,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達到244億港元,佔比升至21.4%;到2015年又再突破300億港元,佔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相當於內地客戶買走香港1/4的保險。

  B.外匯局提醒

  境外購買保險有風險

  內地居民赴香港投保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監管部門終於出手,陸續出臺了多條“限購令”。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就內地居民在境外購買人壽險、投資分紅類保險進行了風險提醒。外匯局方面表示,居民到境外購買人壽險或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存在風險,因為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對其開放。

  外匯局表示,個人到境外出差、旅行、留學期間購買人身意外險、疾病險等小額保險,將不受任何限制;但如果是到境外購買人壽險或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則存在著風險。“前者屬於服務貿易類交易,政策明確予以支援;而後者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對這種保險類産品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和法規未明確允許,這樣的交易存在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表示,“有個別人通過一些機構到境外旅行時買了一些屬於人壽險或是投資分紅險的大額保險。目前資本項目可兌換正在有序推進過程中,操作這種屬於未開放的境外保險類産品,是存在大量風險的。”

  深圳保險業律師許良根分析認為,當人民幣資本項目改革完全到位,國家外匯管制機制健全完善時,居民赴境外購買各種保險或將不受限制。但目前而言,境外購買投資型保險不在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之列,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放開之前,購買投資型保險行為已遠超個人到境外旅行、留學期間購買人身意外險、疾病險等小額保險的規定,存在違規之嫌。

  C.業界預測

  對內地壽險公司是利好

  今年1月,中國銀聯調查發現,部分境外收單機構及境外保險商戶在規避外匯局相關政策。對此,外匯局重申了境外購買小額保險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000美元的刷卡要求,同時強調對持卡人通過多次刷卡從事其他目的交易的予以重點監測。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5000美元的限制政策對內地富裕人群去香港購買大額保單構成了障礙,資本市場立即出現波動。“外匯局今年重申這個政策後,友邦、保誠、安盛等外資上市保險公司的股票價格立即出現下跌。”

  平安人壽吳秋榜認為,內地人如果去香港購買保險受到限制,對內地的壽險公司來説,應該是個利好。“但也不排除,一些富裕人群通過其他渠道來規避這些政策。”

  吳秋榜表示,現在很多內地人到香港買美元保單,並不排除部分富裕人群是為了做美元資産的配置,是真實的投資行為。他認為,對內地保險市場來説,要留住這些高凈值客戶,關鍵還是要多研發出能滿足這個人群對投資和保障需求的保險産品。“如果內地的保險産品投資回報低,這些人群會轉移到其他投資工具,不一定會回到內地的保險市場。”

  -律師説法

  境外買保險有風險但因人而異

  儘管香港保險的1/4份額已被深圳等內地人買走,但業內人士也提醒,到香港購買保險,仍存在匯率風險、資訊不對稱、理賠遭遇不同法律體系等“棘手”問題。

  泰康人壽李東敖提醒,由於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險在理賠或給付時使用的是港元,如果購買了此類保險,就要承受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因為港元和美元匯率掛鉤,自從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升值不少,這對於內地居民來説,香港長期的壽險保單就等於一直在‘縮水’。”

  深圳保險業律師許良根則認為,“匯率問題是風險,但並不是缺點,如果發現貶值的是人民幣,那相應的,購買香港保險的內地居民就會獲得更多的益處。”

  其次,許良根提醒市民,赴港買保險並非一勞永逸。內地投保人在繳費、理賠時可能遭遇麻煩,一旦發生理賠糾紛,內地客戶的法律風險也比較大。由於在香港簽訂的保險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約束,一旦發生訴訟,內地客戶必須親赴香港進行法律諮詢和訴訟。

  許良根認為,由於內地人大多對香港法律並不熟悉,無疑會增加訴訟和索賠的難度。此外,香港的法律訴訟費非常高,“在香港,解決訴訟的成本高,時間也長。如果因為保單理賠産生糾紛,還必須由香港的法庭審理,得請香港律師打官司。這個過程比較繁瑣,律師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也有律師指出,境外購買保險雖然有風險,但也因人而異,例如,高凈值人士以財富傳承為目的去香港購買保險,作為財富規劃的一部分,確保財産以節稅的方式、以規劃好的分配方式轉移給下一代,海外保單是有效的工具。“這類的大額保單在海外購買,不但費率相對較低、保額足夠大,而且相關法律和整體法治環境也為財富傳承提供了重要保障。”一名不願具名的律師説。

  這名不願具名的律師指出,壽險型的海外保單與內地比,額度更大,費率更低,重疾險海外保單保障的疾病種類比內地的多,保費也更低,同樣保額的保單,保費比內地低30-50%。如果不考慮出險索賠地域跨度的因素,海外的重疾類保單確實具備優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