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險市場不再一家獨大 太平“風光”拿下牌照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41: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數月的等待之後,國內現有專業再保險市場中,中資法人再保險機構一家獨大的格局終於被打破。日前,太平保險旗下再保險公司獲批,這也意味著再保險市場主體正式擴容。
事實上,記者梳理髮現,目前不少保險巨頭和民營企業對國內再保險市場的興趣都在逐漸提升。在分析人士看來,國內再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隨著政策的開閘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各路資本或將齊聚國內再保險市場。
各路資本逐鹿再保險
再保險被業內稱為保險公司的保險,即保險公司通過再保險,將原有保險承擔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再次保險的行為,符合保險大數法則,利於降低保險公司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國內現有專業再保險市場主體僅有10家,而中資法人再保險機構只有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其餘主體均為外資再保險公司的在華分公司。
不過,目前這一情況已悄然生變。11月20日,太平再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改建為太平再保險 (中國)有限公司,得到保監會的正式批復。根據批復,太平再保險 (中國)註冊資本為10億元,業務範圍包括財産保險的商業再保險業務,人身保險的商業再保險業務,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的商業再保險業務等。
事實上,在“新國十條”出臺後,從政策層面使牌照發放成為可能。此後國內再保險市場的格局就隨著各路資本的紛至遝來而發生著變化。今年4月,人保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與其子公司人保財險訂立協議,共同出資設立再保險公司。除此之外,安邦保險也曾表達了希望能夠獲得設立再保險公司的牌照。
與此同時,多家上市公司和民企同樣也在覬覦再保險市場。就在10月末,主業為地産的中天城投發佈公告,擬與其他5家單位發起設立華宇再保險,共計註冊資本15億元,業務將涉足財産再保險和人壽再保險。華宇再保險也被稱為“國內第一家民營再保險公司”。
不過,早在今年2月,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就聯同愛仕達、七匹狼和騰邦國際等多家企業聯合出資,參與發起設立了前海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前海再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達30億元。前海再保險公司的成立也被認為有望成為我國第一家由社會資本主導的中資再保險公司。隨後的8月,泛海控股亦發佈公告稱,擬聯合巨人投資等4家公司設立亞太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但略為遺憾的是,截止目前,以上數家再保險公司均尚未獲保監會批復。
2020年市場規模達3300億
事實上,隨著“償二代”正式進入試運作過渡期,一個更加成熟和審慎的監管體系初登歷史舞臺的同時,“再保險”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
中國財産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精算與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李曉翾撰文指出,在償二代下,再保險作為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幫助保險公司降低經營風險和相應的資本要求,協助保險公司提升資本的運作效率。同時與償一代相比,我國償二代監管體系對再保險的資本補充作用亦給予了更有效的認可。
就在10月27日,作為亞洲最大、全球第八大再保險集團的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根據其財報,2015年上半年中再營業收入475.65億,同比增長38.28%;同時盈利65.78億,同比增長91.60%。而在此前的2014年與2013年,其盈利同比增速分別為60.21%與49.09%。再保險市場的穩健增長從中可見一斑。
來自平安證券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再保險保費收入1238億元,按照目前再保險與直接保費的比例計算,根據國十條的保費目標,2020年我國再保險市場觃模可達3300億以上。
另一方面,2014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再保險市場,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發展區域性再保險中心”。隨後在今年3月,保監會正式發佈了《中國保監會關於實施再保險登記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我國再保險專業化監管體系隨之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頂層設計的完善和市場需求的增加,無論是國內資本還是國際資本都希望能夠從中獲利,因此各路資本都在蠢蠢欲動。在此背景下,新的市場主體、新的競爭格局或許會助推國內再保險市場真正走向成熟。
·名詞解釋·
何為再保險?
再保險被業內稱為保險公司的保險,即保險公司通過再保險,將原有保險承擔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再次保險的行為,符合保險大數法則,利於降低保險公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