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資管撇清與“死亡過山車”干系
- 發佈時間:2015-01-12 09:33:07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截至2014年末,險資參與“兩融”試點的實際規模僅為387億元,目前參與兩融試點的保險資管業務仍正常運作]
1月10日14時,北京金融街保監會,一場由部分保險資管公司參與的討論會成為週末引發市場關注的焦點,關鍵詞恰恰是最近頻頻引發市場波動的“兩融”。
上週五(9日),“過山車”的大盤走勢令市場傳言紛紛,一則“保監會叫停險資為兩融提供資金”的消息驚動市場,緊接著在第二天保監會通知各大保險資管公司的討論會結果則令市場聚焦。
當天(10日)下午四點半左右,一位接近消息的保險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保監會小範圍約談保險資管機構的主題是就券商融資業務債權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資管産品進行了解,主要目的是聽取試點階段各家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末,險資參與“兩融”試點的實際規模僅為387億元,目前參與兩融試點的保險資管業務仍正常運作。
387億險資參與兩融試點
繼上輪銀行和券商兩融收益權合作風波之後,險資這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之前有消息稱多家保險資管接到保監會通知將暫停為券商兩融業務提供資金,當日有某大型險企資管人士告訴記者:“確實收到關於兩融業務規範的相關消息。”
目前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發行以券商融資業務債權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資管産品是保監會試點開展的業務。《第一財經日報》獲悉,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目前,相關業務正常運作。
上述保險資管産品在業內並不罕見,一位保險資管人士透露:“多家保險資管均有該類創新産品,泰康、華泰、人保等均有該業務,不過整個盤子並不大。”
在目前資産管理産品交易結構中,特定資産收益權類是一種,在此類交易結構中,基礎資産為兩融餘額的債權收益權,特點是不確定性較強、可穿透性較差。
以泰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穩健1號資産管理産品為例,該産品把券商融資收益權作為一個資産包,保險資産管理公司成立一個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將該資産包作為投資標的。通常,兩融債權資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8%~6.5%之間。
泰康資産被傳言定義為此次風波的起源,對於泰康資産和方正證券相關業務引起風險一説,泰康資産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泰康資産參與了該項業務的試點,並一直非常重視該項業務的風險防範,不僅根據保監會的相關規範嚴格設計此類産品的交易結構和法律文本,還建立了以交易對手的動態授信管理和對融資業務基礎資産的持續專人監控為核心的雙層風險防範機制。”
“從規模看,保險行業整體在券商融資業務中的佔比很小,泰康在保險行業中的佔比也非常低。從泰康資管自身對該項業務風險排查的情況看,該項業務目前運作平穩,並未發現重大風險隱患。”
“兩融”風波
事實上,兩融風波並非首次。去年年末時,由於銀行、券商和相關的兩融收益權産品合作,已引發一輪關注,新的盤活資産方式令市場關注。主要關注點是,多家券商已在通過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餘額收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餘額資産。
去年下半年以來,一切和兩融相關的話題均變得異常火熱。華泰證券表示,兩融餘額從4000億到10000億,用了不到5個月時間,這是券商全力以赴做大資本仲介業務的結果,也是市場配合的過程。近期,各家券商資金緊張的局面開始舒緩,短融、短債、收益權轉讓等工具開始募集資金,後續股權融資計劃更是將引來巨量資金,消除資金供給瓶頸。另外,根據測算,兩融餘額可達3萬億~5萬億,目前遠遠未到天花板。
“兩融早已經成為券商的常規業務,關於收益權的創新如何發展則是下一輪的關注焦點。”一位大型券商負責兩融業務人士曾如是評論,除了市場關注,兩融亦牽動著監管層的神經。
對於銀行同業資金投資兩融收益權方面,分析人士稱監管層仍較為保守。投資規模上,中金預計,目前理財資金投資兩融收益權的規模約為幾千億,而險資參與融資融券規模仍在百億級別。
國壽股份投資部副總經理余浩曾撰文表示:“對投資人而言,以券商兩融業務債權餘額收益權為標的的交易類型,優勢主要有可獲得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資金需求較穩定、期限靈活、時點選擇靈活等優勢。不過,此類業務中,投資標的為兩融業務餘額的收益權,投資人與基礎投資標的之間的層級過多、相隔過遠,權責關係明晰度較低,結構的穿透性較差。”對於潛在風險,上述保險資管人士則表示險資的態度還相對謹慎,風控亦相對嚴格。
另據華泰證券分析,保險資金此前因成本過高,券商兩融“避而遠之”。從目前情況看,各券商很少從保險獲取資金,原因在於成本過高,銀行的資金成本5.8%~6.2%,險資成本高達6.5%~7%,從理性角度,券商從保險拿錢的意願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