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華泰保險回應股權轉讓結果:最大股東未變

  • 發佈時間:2014-12-05 07: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大筆股權轉讓、上市傳言、資本暗戰……

  如一幕引人入勝的資本大戲,近日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保險)15.3%股份轉讓,因各路資本激烈競逐而成為媒體焦點。最終,內蒙君正(601216,SH)及子公司君正化工以合計報價45億元,溢價79.6%成功摘牌上述股權。

  為何多家老股東接連轉讓股權?新股東入主後,華泰保險的最大股東會否發生變化?華泰保險上市進展如何?對於外界關注的上述焦點話題,作為當事方的華泰保險日前打破沉默,對上述話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12月2日,華泰保險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官方回復中稱,“上市是華泰保險的既定戰略……近年華泰保險正在積極研究並加快推進公司上市的相關事宜,已著手制訂上市計劃。”

  轉讓還需經股東大會及保監會同意

  10月,寶鋼係、華潤係及中海油投資等6家華泰保險國有股東,先後通過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合計佔比15.3%的華泰保險股權,總掛牌價高達25.08億元。該批股權定於11月28日進行網路競價,以決定最終買家。

  如今年內進行的若干場其他保險大宗股權交易一樣,這原本只是一宗普通的股權轉讓,然而,在上週四(11月27日),即網路競價前一天,市場突然傳出國美控股、黃光裕的胞兄黃俊欽旗下“中礦必拓”、“明天係”以及內蒙君正等眾多實力機構將參與競價的消息,使得這場股權轉讓變得備受關注起來。

  最終,內蒙君正及其子公司共耗資45.04億元拿下上述股權。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內蒙君正贏得並不輕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11月28日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披露的網路競價資訊獲悉,上述股權分兩批于當日上午和下午分別進行網路報價。當日10:00起,第一批9.1136%的股權挂出,至當日11時35分報價結束,該批股權從14.95億元的底價開拍,經過298次報價後,以26.35億元成交,最終成交價溢價達到76.23%;第二批6.1815%股權于當日下午13時開始網路報價,起價10.14億元,截至17時21分結束,報價次數更是多達302次,最終以18.69億元成交,溢價高達84.31%。

  整體來看,內蒙君正及其子公司耗資45.04億元,較初始轉讓價格25.08億元溢價達到79.6%。記者留意到,由於此次收購事項對內蒙君正構成了重大資産重組,為保證公平資訊披露,內蒙君正股票已自12月1日起申請連續停牌。

  針對為何老股東接連轉讓股份,及華泰保險如何看待內蒙君正溢價收購的問題?華泰保險方面表示,“上述原股東出於自身需要對所持有的華泰股權進行轉讓,這是股東行使自己的權利。”

  “這次股權轉讓,有國內外多家企業參與,是充分競爭的市場行為,最終的收購價格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內蒙君正及其子公司溢價收購華泰保險的股份,説明新股東高度認同華泰保險的發展理念,肯定公司的歷史業績,充分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華泰保險方面表示,“收購股份,還需要經過華泰保險股東大會通過、保監會審批、工商機關登記等流程,相關審批和手續辦理完畢後,內蒙君正及其子公司即會正式成為華泰保險的新股東。”

  最大股東並未發生變化

  來自上海聯合交易所的資訊顯示,在此次轉讓前,華泰保險股東持股較為分散,單一股東持股比例排名前十的機構分別是: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9.77%)、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7.11%)、華潤股份(7.02%)、中國石化財務有限公司(6.83%)、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6.39%)、重慶中信金石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6.06%)、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5.82%)、深圳市億鑫投資有限公司(4.93%)、上海旻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4.9%)、安達美國控股公司(4.39%)。

  本次華泰保險合計轉讓15.3%的股權,公司的最大股東會否因此發生變化?對此,華泰保險方面明確回應:“此次股權轉讓後,華泰保險的最大股東並未發生變化。”

  據了解,美國安達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股華泰保險大約20%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此次股權轉讓後,內蒙君正及其子公司購得華泰保險15.3%股權,獲批後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此外,有消息稱,老股東轉讓股權是為上市做準備,華泰保險相關領導也曾在公開場合透露過上市想法,華泰保險是否已在為上市做準備,目前進展到了哪一步?

  對此,華泰保險方面表示,“上市是華泰保險的既定戰略,是出於公司長遠戰略發展的需要,並不是為了滿足短期的資金需求。近年華泰保險正在積極研究並加快推進公司上市的相關事宜,已著手制訂上市計劃。”

  對於 “是否還會有後續的股權轉讓”的問題,華泰保險方面表示,“股權轉讓是股東的基本權利。公司希望保持股權結構的相對穩定,從而保證公司未來順利上市。”

  二次轉型欲帶動規模擴張

  事實上,今年多數保險股權轉讓均以底價成交,此次華泰保險股權轉讓吸引到眾多資本參與,79.6%的股權溢價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有投資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跟以往保險公司股權轉讓不同的是,此次轉讓的股權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保險集團公司的股權,屬於比較稀缺的資源。加上華泰保險本身比較優質,因此對投資者頗有吸引力。

  目前國內保險公司超過100家,但其中保險控股公司及集團公司僅10余家,可謂相當稀缺。資料顯示,華泰保險集團作為一家集財險、壽險、資産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保險集團,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華泰財險,2013年增資後,現註冊資本金為40.22億元,總部設在北京。

  過去近二十年,華泰保險一直是一家經營方式極為穩健保守的公司。華泰保險的董事長王梓木的經歷與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很相似,王梓木也是官員下海經商,王梓木1984年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1991年調國家經貿委綜合司工作,歷任處長、副司長,1995年起主持全司工作,而1996年下海經商,發起並組建華泰財産保險公司 (即現在華泰保險集團前身)。

  作為國內十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之一,華泰保險發展一直以低調、穩健著稱。在總資産規模上,華泰保險不及同期成立的泰康人壽十分之一。截至2013年底,華泰保險總資産約為365.48億元。規模劣勢被認為與華泰保險兩次戰略調整有關。2000年前後,華泰保險提出第一次轉型,開始了以品質效益型發展為核心的探索,華泰實現了從簡單的規模擴張到品質效益型發展、從過度依賴投資收益到追求承保利潤的兩個轉變。“十一五”期間,華泰財險以1%的市場份額贏得了整個行業31%的利潤,成為品質效益型公司的典型代表,得到了監管機構和業內的肯定。通過第一次轉型,華泰明確了在發展當中“不做什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2012年,在行業普遍面臨轉型壓力之時,已經實現集團化發展的華泰保險明確了 “差異化競爭戰略”,並開始了二次轉型,在繼續堅持品質效益理念的同時,要力爭在華泰所專注的、聚焦的領域實現快速增長,從而帶動華泰總體規模的提升和擴張。在財險領域,對2010年設立的社區保險門店經營模式進行推廣,截至2014年6月底,已在全國建立了1000余家社區保險門店,還有500余家門店在籌建或在行政審批中。此外,快速創新發展電子商務也是華泰保險的戰略主渠道,其中以與淘寶合作推退貨運費險成為網際網路保險典型一例。

  二次轉型能否帶動公司規模擴張值得期待。經營數據顯示,2013年,華泰保險集團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3.40億,總資産達365.48億元,凈資産達97.02億元,凈利潤達5.28億元,同比增長63.40%,償付能力充足率達590.34%。華泰人壽凈利潤虧損幅度也大幅收窄,由2012年底的虧損2.15億元減虧至7227萬元。據華泰保險內部人士介紹,2014年前三個季度,華泰保險集團財險、壽險、資産管理三大業務都取得了可喜的經營業績,保險業務利潤有望達到歷史最好水準,預計2014年各項經營指標均將超過2013年,而穩健盈利是華泰保險上市的重要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